首页 > 游戏竞技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333章 新型引力飞船鲨鱼号!

第333章 新型引力飞船鲨鱼号!(2/2)

目录

有视频,讲解的会比较清晰,而不像学术报告会那么乱、那么杂。

另外,视频还可以来回播放,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听、反复的琢磨。

“张院士,还是你脑子好啊,年轻,也跟得上潮流,这个方法太好了。”

“那我们就等着视频了!”

朱鹏说完放下了电话,他觉得张硕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新时代,新办法啊!

现在不是要让论文内容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而是其他人希望能弄懂论文内容。

做学术报告就没什么意义了。

反倒是做个视频,认真的讲,每个人分开的讲,有视频还能反复的看。

这个办法实在太好了。

张硕放下电话以后就去了理论办公室,他和刘明昆,郭华等人说了一下。

其他人一听也有点发懵。

做学术报告倒是没什么,大会做讲话也没什么,但拍视频讲论文内容

没经历过啊!

现在论文的影响这么大,视频发布出去以后,肯定有很多学者会看,甚至有很多是普通人会点开看。

当然,绝大部分领域外的人,也不可能耐心的看完所有的视频,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出镜了,也许还有很多媒体会对于视频的画面做报道。

刘明昆、郭华等人,想想忽然感觉紧张了。

张硕简单说了一下,也就给他们进行了分工,每个人都要参与,各自负责自己研究的部分。

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内容,尤其涉及到理解的难点,还是他自己来讲。

这样就可以了。

等视频拍摄好以后就直接发布到网络上。

张硕本来是想发布到苏东大学以及源点论研究中心的网站上,但朱鹏似乎是大嘴把他传了出去,好多学者都知道张硕要拍视频讲论文。

有好几家网络大媒体找上门谈合作,就是希望他们把网站发布到自家的平台。

这件事就是专门人员来负责了。

最终,他们还是找了一家大媒体发布,一则是因为担心流量冲击,大学的网站承载不了太大的流量,另外,媒体还提供合作经费。

虽然是公开发布、免费观看,拿到手的经费并不多,但总归能多一些资金,也可以给办公室的人员发一笔商务收入的奖金。

在工作交代完以后,张硕就比较轻松了,他就负责讲解最难的几个部分,大概两个多小时就能搞定。

其他部分都有专门人员负责。

理论办公室的人也是忙的热火朝天,每个人又是打理自己的个人形象,又是准备ppt,又是草拟讲解内容,其他部门的人知道消息也过来帮忙,还有人主动负责拍摄,提供专业的拍摄建议,等等。

张硕发现偶尔进行一下类似的活动也不错,大家工作积极性好像都变高了。

……

除了拍摄视频,讲解论文内容的工作外,张硕主要关注的就是混乱力场研究团队下一步工作--量子纠缠的检测。

混乱力场实验中出现的量子纠缠,想要进行高精度的测定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都知道量子纠缠,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主要明确量子的概念。

量子,即一个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量子化,指其物理量的数值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地任意取值,例如,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可量子化的。

在微观领域,包括能量、包括粒子都可以进行量子化定义。

量子纠缠,都是发生微观领域的一种量子耦合现象。

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一种纯粹发生于量子系统的现象。

在微观领域,存在大量的量子纠缠现象,可以理解为只要是存在粒子之间的作用,就可能会发生量子纠缠。

所以各类实验、物理现象,微观角度来看,都会存在粒子耦合现象,也就是存在量子纠缠。

当张硕提出量子纠缠扩大化影响的时候,其他人疑惑的并不是实验中是否存在量子纠缠,而是量子纠缠如何会影响到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化。

在原来的物理理论中,量子纠缠现象本身并不会影响到微观或宏观的实验结果。

当然,研究进行到这一步,重要的是怎么样对于实验中发生的量子纠缠现象做精确的测定。

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最大难点在于,实验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内部存在一定的热反应,就无法进行量子方面的测定。

实验设计上,有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不管困难再大,技术问题必须要攻克,引入量子纠缠扩大影响的概念以后,所有人都知道研究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会联通量子物理、粒子物理以及新物理,更进一步实现物理学的统一。

在关注混乱力场团队工作的同时,张硕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团队的消息。

刘志文团队带来一个好消息,他们所研究的新一代引力飞行器,已经准备进入到试飞阶段。

“如果不出意外,下个月就可以试飞。”

刘志文的话音带着兴奋和激动。

他们的研发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从敲定新型飞行器的方案,到制造样机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如果消息公布出去,肯定会引起巨大的议论。

这种研发制造速度简直不可想象,但仔细想想也正常。

新型引力飞行器,主核心就只有两个技术,一个是引力技术,一个是氢弹电池。

氢弹电池提供能源,引力技术本身就是动力。

两个技术放在一起,再对驾驶舱以及飞行器外观进行设计,就可以直接制造试飞了。

新型飞行器,最终被命名为‘白鲨号’,最开始的‘飞豚’被取缔了。

一方面,‘飞豚’的名字不够霸气。

另一方面,飞行器研究制造过程中,外形设计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结果‘海豚’就变成了‘鲨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