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334章 常温超导?张硕:超导专家们都在干

第334章 常温超导?张硕:超导专家们都在干(1/2)

目录

第334章常温超导张硕:超导专家们都在干什么!

刘志文团队最新研制的引力飞船,代号确定为‘鲨鱼一型’。

鲨鱼一型样机已经组装完毕,正在进行各部分以及整体的测试。

测试中最重要的是引力系统和氢弹电池。

引力制造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成熟,即便是技术获得了升级,技术基础是没有变化的。

氢弹电池测定的是线路连通以及输出问题,因为不是最新制造的电池,一直以来运行很稳定,也不需要做大规模的检测。

在驾驶舱以及操作问题上,也不需要太费精力,实际上,测试以及试飞的阶段,驾驶舱和驾驶员对于飞船本身并不重要。

飞船测试过程中,绝大部分都是地面电子操作,不会让驾驶员单独操作。

哪怕驾驶员什么也不做,地面工作人员也能把飞船控制的很好。

飞船测试工作中,最费时间的是电子系统。

电子系统,也就是软设施,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完善的电子系统才能保证引力飞船的性能和运转问题。

刘志文对张硕说了很多飞船测试的工作问题,还说起了飞船的参数,包括引力系统最高强度、飞船上升速度、输出功率、最大升空高度、续航能力等等。

鲨鱼一型是以自身引力系统为动力,自身动力不会受到空气密度影响,理论上是可以飞到外太空的。

当然,实际是不可能的。

飞船没有做抵御太空恶劣环境的复杂设计,系统设定的最大高度不超过六万米。

想要达到六万米以上,就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解锁才能实现。

飞行测试环节,最大高度不超过5万米。

另外,飞船的航行时间最大不超过24个小时,也就是说,飞船升空运转24个小时就需要返回地面了。

这个数据并不不意外。

张硕也知道存在续航时间是为了保证飞船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鲨鱼一型升空后可以飞行24个小时,甚至可以飞行48个小时、72个小时,但超过24个小时以后,飞船本身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比如,引力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

刘志文也谈到了这一点,他郁闷的叹气道,“从技术逻辑上来说,氢弹电池可以持续供给电能,飞船就可以一直运转……”

“但实际上,是受到了材料和技术的影响。”

其主要原因就是引力系统一直高功率运行,包括制造强磁的设备会持续不断的散热。

飞船在运转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消耗冷却剂才能保证引力系统能稳定运转。

另外,持续的高功率运转,就连导线都承受不住,更别说精密的电子设备。

“高功率运转会让导体持续的散热,单单是冷却降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最基础的问题限制了飞船的性能……”

刘志文说着有些郁闷。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引力飞船会是非常完美的飞行器,有着氢弹电池带动能持续维持引力系统,动力就是源源不断的,但引力系统需要持续制造强电磁,就必须维持高功率运作,从而影响到了飞船的持续运作时间。

张硕听罢,笑着说了个解决方法,“你们可以制造两套系统制造两套硬件系统。”

“一套系统运转的同时,另一套系统休息。这样一来,续航问题就解决了。”

“额”

刘成杰惊愕了一声。

如果站在刘成杰旁边,就能看到他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惊讶,他没有想到张硕马上就想到了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听起来并不难,他们团队也想到了,但却是讨论了很久才想到的。

‘不愧是张硕啊……’

刘成杰思考着摇摇头,继续道,“这确实是个解决方法,只是要占据更多空间,设计上也会变得更复杂一些,但肯定能行得通。”

“如果下一代飞船,有持续航行的需求,我们就会采用这套方案。”

……

张硕面色带笑的放下了电话,他对于‘鲨鱼一型’试飞工作是很期待的。

‘鲨鱼一型’,以强引力为动力源,自身制造强引力来让飞船产生加速度。

这种技术为基础,让鲨鱼一型不会受到空气密度限制,也会变得非常灵活。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完美了。

虽然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比如,持续飞行24小时就要返回地面,但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常温超导,但仔细想想就知道,研究常温超导的难度,要比制造引力飞船更复杂。

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超导技术还是跟不上啊。”张硕给自己冲了杯咖啡,随后叹气着对刘明昆说了一句。

“超导……”

刘明昆摇了摇头,也跟着道,“这方面的技术确实跟不上,好像很多年没有发展了。”

“是啊。”

张硕轻抿了口咖啡,继续道,“新物理方向很多实验、很多研究,都要用到超导。”

“不说常温超导,技术提升一些,比如,研究出临界温度50k以上,能大规模应用的材料也可以,结果这么多年好像……”

他说了摇了摇头,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个研究,“我记得完成过一个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算法研究,可以更快速的计算近似解。”

“那时候,本来想着有更简单的算,就可以得到很多的解,以此就可以去研究超导的运转机制,结果到现在……”

他说是忍不住吐槽一句,“不知道那些超导专家们在干什么,一点成果都没有。”

“还是有成果的吧。”

刘明昆替‘超导专家们’说了句话,“最近几年,超导领域一直有突破,包括理论机制,也包括超导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