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匠精魂 > 第203章 送日子之谈婚姻变化及原因分析

第203章 送日子之谈婚姻变化及原因分析(1/2)

目录

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如刀子般刮过岳西南的大地,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远处的田野一片萧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霜,在黯淡的日光下泛着冷光。阿丽家所在的村子,错落分布着低矮的瓦房,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给这冰冷的世界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阿丽家堂屋内弥漫着温暖的气息,煤炉烧得正旺,水壶被烧得“咕嘟咕嘟”响。阿丽的母亲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又忙着端茶倒水。阿丽则紧挨着贾晓臻坐下,时不时偷偷瞥他一眼,嘴角挂着羞涩的笑容。

阿丽的三爷爷,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慢悠悠地抽着旱烟,率先打开了话匣子:“晓臻啊,你如今在大城市工作,见识广。可知道咱这岳西南,近些年变化大着呢,尤其是婚姻方面。”

贾晓臻礼貌地笑了笑,坐直身子,说道:“三爷爷,我还真不太了解,您快讲讲。”一旁的贾茂林和王世坨也纷纷点头,目光投向三爷爷。

三爷爷清了清嗓子,吐出一口烟圈,缓缓说道:“就说这女子地位吧,搁以前,男尊女卑,女人在家没什么话语权,啥事都得听男人的。可现在不一样喽,女人和男人一样,能出去打工挣钱,在家里也能当家做主。阿丽她娘,现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她的主意。”阿丽的母亲听到这话,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轻轻拍了拍阿丽的肩膀。

贾晓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三爷爷,这变化背后是为啥呀?”

三爷爷磕了磕烟袋锅,说:“这电视可起了大作用。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虽说大多是黑白的,可西方、城市里的新观念、新做法,都通过电视传到咱这小村子里了。年轻人看了,思想就跟着变了。再加上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多,眼界也开阔了。”

这时,阿丽的父亲插了一句:“确实,村里好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后,回来想法都不一样了,找对象的标准也变了。”

三爷爷接着说:“没错,以前女方找对象,就看重男方家庭条件,想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可现在,闺女们更看重男方的人品、感情,希望对方勤奋、正派。阿丽找你,不就图你踏实上进嘛。”贾晓臻听了,脸微微一红,阿丽则害羞地低下了头。

王世坨在一旁插话道:“我在外面也听说,现在自由恋爱的多了,不像以前全靠媒人撮合。”

三爷爷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这自由恋爱是多了,可也带来不少问题。现在好多大闺女脸皮厚了,婚前就和男方交往频繁,有的连男方家油盐酱醋放哪儿都知道。更有甚者,还发生婚前性关系,这在以前可是要遭人戳脊梁骨的。”屋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凝重,阿丽不安地绞着手指,贾晓臻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贾茂林轻咳一声,说道:“时代变了,有些事确实难以避免。”

三爷爷又抽了口烟,继续说道:“还有这婚外情,近些年也多了起来。就说住在主村北门里的杜老三,他家开窑厂,条件不错。他在窑厂干活时,看上了一个打工妹,和人家相好。他媳妇知道后,和那打工妹闹,他父母还打了那女子。可那女子怀了孕,要上法院告发,杜老三没办法,只能和媳妇离婚。离婚时,两人抱头痛哭,感情其实还挺好。离婚后,他们还经常见面,两年后他媳妇才再婚。”

贾晓臻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没想到会这样。三爷爷,这离婚率是不是也变高了?”

三爷爷沉重地点点头:“是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离婚的越来越多。而且现在提出离婚的,大多是女方,和以前完全颠倒过来了。过去是‘休妻’,现在是‘休夫’。”

阿丽忍不住问道:“三爷爷,为啥现在女方更愿意提出离婚呢?”

三爷爷看着阿丽,语重心长地说:“闺女啊,现在女子的婚姻观念变了,自我意识提高了。‘从一而终’的古训对她们没那么大约束力了。要是男方有酗酒、赌博、行为不端等毛病,女方不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而是选择离婚来摆脱不幸婚姻。”

接着,三爷爷又讲起宋大柱子的事:“宋大柱子婚前就有打牌、赌博的习惯,婚后也没彻底改掉。”

阿丽爸突然直起腰:\"前年腊月,我在后街玩牌的听说过有个姓宋的,高高的个子。\"

\"宋大柱子?\"三爷爷的烟锅顿住了,铜锅底还沾着半截旱烟丝。

\"正是他。\"阿丽爸往火盆里啐了口痰,火星子溅在脚边的火盆上,\"那憨货抗麻袋能顶两个壮劳力,偏生见了麻将就犯浑。腊月二十九,他对象塞给他十块钱买枣花,他转头就揣进玩牌的。\"

远处传来钟声,惊醒了打盹的寒鸦。阿丽爸裹紧衣服,通红的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他媳妇那晚敲开我家门时,整个人抖得像秋后芦苇。十块现钞是她攒了半年的私房钱,本想买身新棉袄,硬塞给男人买年货。\"

三爷爷的烟锅突然戳在土根面前,烫出个焦黑的洞:\"后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