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匠精魂 > 第202章 送日子之谈婚姻关系破裂

第202章 送日子之谈婚姻关系破裂(1/2)

目录

鲁西南的冬天,像被一层灰色的纱幕笼罩着。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在村子的街巷里打着旋儿。阿丽家的小院,被雪花铺上了一层银白,几棵干瘦的枣树,在风中瑟瑟发抖,枝桠间还残留着几片干枯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

屋内,煤炉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水壶里的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给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几分暖意。大家围坐在炉子旁,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乡村社会的婚姻问题上。贾晓臻,这位大学毕业生,率先开口:“三爷爷,我听说农村的离婚率挺低的,这背后肯定有不少原因吧?”

阿丽的三爷爷,放下手中的茶杯,清了清嗓子,说道:“晓臻啊,在咱农村,每个家庭都不想离婚。离婚这事儿,可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它牵扯到整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子。”贾茂林点了点头,附和道:“确实,婚姻稳定对家庭和社会都很重要。”

三爷爷接着说:“就拿孩子来说吧,在农村,结婚的首要目标就是‘过一家人家’,生孩子,特别是生男孩。夫妻要是闹离婚,最可怜的就是孩子。孩子没了完整的家,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都得受影响。”阿丽的母亲忍不住插了一句:“是啊,我们村里就有这样的例子。孩子他爸妈闹离婚,孩子整天哭哭啼啼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贾晓臻若有所思,又问:“三爷爷,除了孩子,还有其他因素制约离婚吗?”三爷爷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吐出一团烟雾,缓缓说道:“名声也很重要。在咱农村,离婚可不是啥光彩的事,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离了婚都会被人指指点点。‘二茬光棍难寻妻’,离婚后的男人,找对象可不容易。女人再婚虽说相对容易些,但在大家眼里,结过婚的女人就像用过的物品,价值大打折扣。”

王世坨忍不住插话:“三爷爷,这经济方面呢?离婚会不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三爷爷笑了笑,说:“当然会。在90年代,娶亲费用一般得1万到2万元,这对靠农业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可是个沉重的负担。离了婚再娶,又得花一大笔钱,很多家庭都承受不起。而且,再婚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对象,还是个未知数。”

阿丽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这时也忍不住说道:“我听说有些夫妻,就算感情不好,为了孩子和家庭,也会凑合着过。”三爷爷点了点头,说:“没错。在咱农村,很多夫妻就算闹矛盾,也不会轻易离婚。就拿小张来说吧,她16岁订婚,20岁结婚,结婚前都没见过对象。婚后一直闹离婚,精神上很痛苦,经常跑回娘家。可她父母每次都把她送回去,劝她认命。后来有了孩子,就算夫妻感情还是不好,她也不敢提离婚了。现在她和丈夫还是没感情,但为了孩子,只能凑合着过。”说到这里,三爷爷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贾晓臻皱了皱眉头,问道:“三爷爷,要是夫妻矛盾激化,真的要离婚,会怎么样呢?”三爷爷放下旱烟袋,认真地说:“当婚姻出现危机时,社会有一套防止婚姻破裂的机制。首先是由父母、亲戚、邻居、朋友组成的非正式网络。当夫妻闹矛盾时,这些人会苦口婆心地劝阻,提醒他们为了孩子和家庭要相互忍让。很多闹离婚的夫妇,就是在这种调解下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阿丽的父亲接过话茬:“但有时候,这个网络也会起反作用。比如婆媳关系不和,亲戚朋友可能会火上浇油,促成离婚。我们村就有这样的例子,潘二、孙大个子、李三嘴子三人是把兄弟,他们都因为妻子和母亲关系不好,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先后离婚。有人还开玩笑说,他们‘有婚同离’呢。”

贾晓臻饶有兴趣地问:“除了非正式网络,还有其他机制吗?”三爷爷说:“还有正式网络,分为村落、乡司法所和法庭三个层次。当夫妻矛盾激化提出离婚时,一般先找村干部调解。村干部会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大多数夫妻经过做工作,气消了,就不再闹离婚。但也有一些夫妻,怎么劝都不行。就像孙志强,村干部为了调解他的离婚纠纷,做了不少工作,还在全村会议上点名批评他。为了从娘家叫回他闹别扭的媳妇,村干部往女方娘家跑了十几趟,可最后还是没能阻止他们离婚。”

炉子里的炭火噼啪作响,给暖意融融的堂屋添了几分声响。王世坨双手捧着茶杯,凑近炉边,好奇地问道:“要是村干部调解无效,会怎么样呢?”这话一出口,原本在一旁静静听着的众人,目光纷纷聚焦到阿丽的三爷爷身上。

三爷爷慢悠悠地磕了磕烟袋锅,将旱烟丝压实,点上火深吸一口,吐出一圈灰白色的烟雾,才开口说道:“要是村干部调解没用,那就得找乡政府的司法所了。这司法所啊,就是专门调解各类民事纠纷的,碰上闹离婚的家庭,工作人员肯定会尽力挽救。他们通常会讲一些离婚带来的悲剧,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让闹离婚的夫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据了解,大概三分之二前来要求离婚的夫妻,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都会打消离婚的念头。”

贾晓臻微微前倾着身子,认真聆听,时不时点头,消化三爷爷所说的内容。

“就拿咱们村东头的春生和秀兰来说吧。”三爷爷清了清嗓子,继续讲道,“他俩结婚没几年,就因为家庭琐事三天两头吵架,矛盾越积越深,最后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村干部得知后,前前后后跑了好几趟,又是劝和,又是调解,可两人谁也不肯让步,调解以失败告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