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奇经八脉之阴跷脉与阳跷脉(2/2)
稍作停顿,孙思邈又开始讲解阳跷脉:“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申脉穴在足跟外侧,如同阳跷脉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它前行的道路。它所处的位置,与人体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就像发动机的启动键,为阳跷脉的运行提供着最初的动力。从申脉穴开始,经外踝上行。外踝与内踝相对,是阳跷脉起始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它如同一个坚固的基石,支撑着阳跷脉向上延伸。外踝的骨骼坚硬而结实,为阳跷脉的上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就像桥梁的桥墩,稳固而可靠。”
“它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股部外侧和胁后是人体较为强壮且活动频繁的部位,阳跷脉沿着这些地方上行,就像一条坚韧的绳索,为人体的运动提供着力量和支持。股部外侧的肌肉发达,力量强劲,阳跷脉在这里运行,仿佛在与这些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运动。胁后则是人体的侧面支撑部位,阳跷脉的经过,为这一区域的气血运行提供了保障。过颈部上挟口角,颈部是人体头部与身体的连接部位,阳跷脉经过这里,就像在人体的‘桥梁’上穿梭。颈部的经络复杂而密集,阳跷脉在这里与其他经络相互交织,共同维持着头部与身体的气血平衡。挟口角这一过程,又与人体的面部表情和语言功能有着微妙的联系。口角周围的肌肉和神经,与阳跷脉的气血运行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着人体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
“然后进入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在这里,阳跷脉与其他经脉交汇,如同众多溪流汇聚成一片广阔的海洋,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气血循环网络。目内眦是人体眼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与眼睛的视觉功能和气血供应密切相关。阳跷脉的加入,使得这里的气血更加充沛,为眼睛的正常功能提供了保障。再上行经额,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风池。风池穴是人体头部的一个重要穴位,阳跷脉与足少阳胆经在这里会合,就像两支强大的队伍会师,共同为人体的健康保驾护航。风池穴周围,血管、神经丰富,阳跷脉与足少阳胆经的会合,使得这里的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为头部的各种功能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他微微皱眉,神情严肃地解释道:“跷脉主司下肢运动,还能调节眼睑开合。阴跷脉司下肢内侧运动,就像一个温柔的守护者,负责着下肢内侧的活动与协调。它的气血运行,如同轻柔的微风,吹拂着下肢内侧的肌肉和关节,使其能够灵活运动。而阳跷脉司下肢外侧运动,如同一位勇猛的战士,为下肢外侧的运动提供着力量和动力。它的气血运行,如同汹涌的浪潮,推动着下肢外侧的肌肉和骨骼,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若跷脉失调,会出现下肢痿痹、失眠、嗜睡等症。这是因为跷脉的气血运行不畅,就像河流被堵塞,无法正常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养分和能量,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下肢痿痹,是因为跷脉的气血无法滋养下肢的肌肉和关节,导致其功能受损;失眠和嗜睡,则是因为跷脉与人体的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气血失调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睡眠障碍。”
“照海、申脉分别是阴跷脉和阳跷脉的起始穴位,对相关病症有特殊疗效。这两个穴位就像是打开跷脉能量宝库的钥匙,通过刺激它们,可以调节跷脉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甚至治愈因跷脉失调引起的病症。当我们按压照海穴时,就像是在唤醒阴跷脉沉睡的能量,使其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从而缓解下肢内侧的不适,改善睡眠质量。而按压申脉穴,则像是在为阳跷脉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气血运行,缓解下肢外侧的疼痛,调节人体的生物钟。”
我认真聆听着孙思邈的讲解,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好奇。我缓缓低下头,在自己脚踝处仔细寻找着照海和申脉穴。我的手指轻轻触摸着脚踝的皮肤,感受着穴位的位置。当我终于找到它们时,我轻轻按压下去,一种微妙的感觉从指尖传来,仿佛能感受到穴位深处那神秘的力量在涌动。起初,是一种微微的酸胀感,如同被轻轻拨动的琴弦,发出低沉的共鸣。随着按压的力度逐渐加大,这种酸胀感逐渐扩散开来,仿佛在向周围的经络传递着一种信号。我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两条经脉的独特功能,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人体经络世界,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仿佛看到了阴跷脉和阳跷脉在人体内缓缓流动,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与平衡。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每一个穴位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而我,正试图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探寻古老医学的智慧与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