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众将哀悼(1/2)
章武四年,除夕之夜,就在刘祺率军北上奇袭盛乐城的同时。
长安城,九极宫,甘露殿。
刘瑁正端坐在御案之后,面容消瘦,眉头紧皱,思索着如今的安排可有遗漏。
“孝先,元皓,元直,如今局势,你们如何看待?”
刘瑁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几位肱骨之臣。
自将典韦安葬,并亲手将其牌位供奉于烈英殿后,刘瑁强忍悲痛,重新振作,只是,每每扫过大殿,他心中便如刀绞般疼痛。
因为那个总是站在他身侧,魁梧如山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了……
如今,荀攸尚在靖江处理江东事务,由于他又是未来徐州战场的主帅,刘瑁不忍其舟车劳顿,便让他在江东暂代扬、江二州都督,统筹备战事宜。
贾诩则坐镇并州,应对魏军与鲜卑的威胁,而刘瑁已经准备去信与贾诩,让他跟随刘祺奇袭盛乐。
法正则留守许县,总领豫、荆两州备战,庞统居于雒阳,负责后勤调度、兵员调整。
因此此刻留在刘瑁身边的丞相,就只有随他回京的田丰,以及留守长安的毛玠与徐庶三人。
“陛下,魏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至少三年内无力主动开战。他们如今能做的,无非是扶持鲜卑,挑动羌氐,以此牵制我军,消耗我国力。
因此,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各个击破,逐一剪除这些祸患,待时机成熟,再举大军,一举灭魏!”
田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语气坚定决绝。
“陛下,臣附议。”
徐庶接着说道,“如今江东已定,臣建议调孔明先生回返雒阳,让士元随公达先生留驻靖江。
毕竟论治国理政,臣亦不如孔明,由他坐镇雒阳,可保后方无忧,粮草兵员,皆可源源不断。而士元先生更擅谋略,留在雒阳,委实浪费了些。”
毛玠也出言建议:“陛下,拓跋力微狼子野心,屡次南侵,文和先生最熟悉并州局势,况且他年事已高,不宜轻动。
臣建议不如调孝直回凉州,由他配合太子殿下,北上直击拓跋力微!孝直智计层出,是征伐鲜卑军师的不二人选,另外?武身死,陛下身边仅有陈到,不够,需尽快调子龙回京!”
刘瑁微微颔首,沉声道:“好,就依诸位之策。传令,着孔明立即回返雒阳,士元前往靖江,协助公达整兵备战,子龙将常山交托给翼德后,迅速返京。
法正与文远即刻前往美稷城,在那里与伯衍汇合。此战,至关重要,绝不容有失!”
“陛下放心,有孝直运筹帷幄,不疑从旁协助,再加上马将军与张将军这两员虎将,又有慕容跋作为内应,此次必然一举功成!”毛玠信心十足地说道。
“陛下,接下来的战争才是重中之重,豫、兖、冀、徐四州,乃是天下人口最为稠密之地,只要拿下这四州,便可彻底压制魏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田丰生怕刘瑁沉溺于典韦之死的悲痛中,以至于再犯错误,正色道。
“元皓放心,同样的错误,朕绝不会再犯!”
刘瑁眼中闪过一丝坚毅,语气斩钉截铁。共县之败,典韦之死,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绝不会让悲剧重演。
“唉,眼看就要过年了,公达他们是注定回不来了,伯衍如今估计已经到萧关,这个除夕,只能咱们几个老家伙一起过了……”
刘瑁想到自己的儿子如今大概率已至凉州境内,而几个老家伙也回不来,不禁摇了摇头,言语间流露出一丝落寞与无奈。
与此同时,常山,南行唐,泒水西岸。
“杀!”
“子龙!够了!不要再追了!小心有埋伏!子龙!”
震天的喊杀声中,张飞策马狂奔,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自曹洪退兵,赵云得知典韦战死的消息后,一时间悲愤交加,怒火中烧,由于刘瑁严令赵云南下与魏国正面冲突。
因此他将马玩调至真定镇守,自己亲率一万龙骑兵,直奔灵寿,誓要杀尽鲜卑,以泄心头之恨!
大军过滋水后,赵云如同疯虎一般,连战留守南行唐的宇文莫纳八战,八战皆捷,汉军所向披靡,无人是其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