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776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第776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2/2)

目录

权力是这帮官员们的眼珠,是他们的命,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得到他人尊敬、巴结、攀附的唯一资本。

因此官员视自己的权力范围就如同狗看着自己食盆里的骨头。

绝不许人触碰。

他们可以允许自己无所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却绝不允许别人在这里有所作为。

而若以当时的官场规则来讨论,曾国藩是违旨。

他本是“帮同”地方官办理“团练”。

可却利用昔日二品京堂的余威,专折奏事的权力,让地方官“帮同”他来筹建一支“练勇”。

以此观之,地方官的不满是有“道理”的。

“但正是这些道理!使得我大清陷于如此危局之中!”

“要办成事情,就必须身体力行!”

“决不能沾上那早已腐烂的陈规陋习!”

弘历龇牙咧嘴的趴在一旁,任由太监宫女给他上着药。

这是说给我听呢

……

【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向皇上控告。】

【然而细一想,他就知道这种做法行不通。】

【一折奏上,能把湖南全省官员都扳倒吗如果扳不倒全省官员,那么以后他在湖南的处境,岂不是更寸步难行】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咸丰三年八月二十七(1853年9月29日)他忍气吞声地带着三千人,南下衡州(今衡阳),对咸丰汇报说,要去镇压那儿的土匪。】

……

大汉。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话真真说道刘邦心坎里去了。

“苦啊……”

刘邦开始念叨着跟项羽的那些破事。

“我说我不干,他非要我干。”

“乃公真进了咸阳他还不乐意!”

“我跟你讲,当时乃公就想翻脸!”

“你项羽多个脑袋啊!你来我就得走”

“但是乃公一想啊,我毕竟痴长几岁,忍了吧!算他赢。”

吕雉狠狠的白了一眼不搭话。

刘盈在底下眨了眨眼。

不对吧

这事他听留候讲过,事情好像不是这么发展的

他刚想把疑惑问出。

一块烤肉就塞到嘴边。

“大兄!你吃!”

刘盈感动的看着小刘恒,接过烤肉。

“大兄不饿,你吃。”

小刘恒笑着摇摇头,再次夹起烤肉。

“大兄!你吃!”

刘邦停止了追忆,看着

“娥姁,你看!多好啊!”

吕雉面无表情。

她想毒哑刘邦。

……

【太平军的凌厉攻势,使咸丰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湖南的曾国藩。】

【曾国藩从帮办“团练”到自办“练勇”的角色转换,他稀里糊涂的认了。】

【曾国藩要求拨饷购炮造船,他也不假思索地批准了。】

【他只认一条理,只要对镇压太平天国有利,只要不从中央财政中拿钱,怎么办都可以。】

【他不清楚细节,也无时间无心思作具体的策划。】

【也就是这么一条缝隙,使曾国藩在湘南一隅,从清朝的军政体制之外,不受干扰地完全依照自己的设计,编练出一支迥异于清朝各类武装力量的新军——湘军。】

……

{湘军啊……它的治军方式一直到那位确立了更先进的三湾改编才彻底淘汰。}

{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确实是赤手空拳,一无办公场所,二无名正言顺的职权,他想挂上“统辖湖南湘军总营务局”的牌子,但谕旨中明确写明他的权力是“帮办”,而不是“统辖”。只好把牌子摘了下来。}

{三无经验,他没有当过一天兵,对于行军布阵、带兵训练,没有一点实际经验。}

{如何招兵,如何筹饷,如何采购武器,如何编营,如何训练,如何制定营规,如何选择军官,如何设定军饷标准,如何排兵,如何布阵……太多环节要从头学起。}

{四无朋友帮忙,长沙之辱使曾国藩脸面丧尽,人心离散。}

{不但通省官员们不齿于他,甚至他的那些好友郭嵩焘、郭崑焘、刘蓉、左宗棠,也都认为他行事鲁莽,难以成功,没有一人愿意前来帮他。}

{老曾说谋可寡不可众,利可共不可独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凡事想成大事还得靠自已。}

{真正的困难是第五条,无制度保障。}

{文人练兵,在大清史上是头一遭儿。}

{湘军从出生这一天起,在体制内就没有安身之处。}

……

大唐。

“它的最大敌人,不是太平军,而是旧体制。”

李世民深知其中的矛盾。

房玄龄也体会了一下曾国藩的难处,摇头道:

“按理说,皇帝交给曾国藩的任务是练兵,军费自然应该由中央财政供给。”

“问题是,国家财政收入是用来供给绿营军饷的,不可能为他专拨经费。”

“而湖南一省的官员既与他关系紧张,自然也不可能为他慷慨解囊。”

“练兵这个任务是曾国藩自找多事,并非国家或者湖南府衙的计划。”

“身为不伦不类的“帮办大臣”,又无财政权和税收权,根本不可能开辟固定饷源。”

“然而对于一支建设中的军队来说,钱太重要了。”

“没有钱,大至招兵买马,采购武器,小至办公经费,日常吃喝拉撒,哪一步也推不动。”

一直默默不语的李靖也开口道:

“筹饷更难于督兵。”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

……

【湘军,它不同清朝以往的任何一支军队。】

【一般用人单位往往会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

【但是,曾国藩的选人原则恰恰相反。】

【他选择湘军将领,专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有经验的绿营军官。】

【在可以考证的湘军一百七十九名将领中,书生出身的达一百零四名。这些人大多是乡间的秀才和举人。】

【曾国藩一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行伍出身的莽夫虽有一时之勇,但是没有坚定不摇的信仰。】

【曾国藩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让信仰出战斗力,让精神出战斗力。】

【而程朱理学正是这些湖南书生的共同信仰。】

【在坚定的信仰之下,一个人可以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能量。】

【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不光是政治上的敌人、军事上的敌人,更是文化上的敌人。】

【他所进行的,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保卫战。】

【只有号召起那些“抱道君子”,以“舍身卫道”“杀身成仁”的精神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湘军才有可能成功。】

……

明天上推荐……

应该是这本书最后一次推荐了。

我决定明天两更!

本来想着说连着七天两更的,但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保守一点,明天两更。

然后……推荐期间看看吧,能多更一章我就多更一章。

这回不跟你们在玩朝秦暮楚了。

一章四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