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1/2)
第776章“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到达长沙后,其最主要的敌人,并不是已经北上的太平军,也不是本省活跃非常的天地会,而是自家人。】
【湖南本省的军政各大员。】
【如前所述,咸丰命曾国藩出山,是让他“帮办团练”,也就是训练“民兵”,出发点是怕湖南治安不靖,巡抚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曾国藩帮着打打土匪而已。】
【谕旨中“帮同”“团练乡民”的用语,已经非常明确地限定了曾国藩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范围。】
【然而曾国藩志不在此,他早就知道,训练团练对天下大局没有任何作用。】
【于是,他在“团练”两字上做文章,曲解其意思。】
【将由乡绅控制的保境安民的武装,即本意上的团练,称之为“团”,而将集中雇募离乡作战的雇勇,称之为“练”。】
【结果,他在乡团雇勇中发展了一支数千人的武装,成为其日后新军的基础。】
【而咸丰交待的搜查土匪的工作,几乎没有他多少力气。】
【他以“团”为耳目,以“练”为机动部队,随时开赴各地镇压。】
【不消几个月,湖南境内的局势大体平定下来了。】
【而他与湖南地方官的矛盾却已如水火,无法相容。】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老小子,笑着点了点他。
“这人有点意思。”
朱瞻基也同意道:
“这确实,此人若非大忠,即为大奸。”
“但看他唯我独革、愤世嫉俗、矫激傲岸的模样。”
“忠多奸少。”
朱棣则是想着太平军的大势。
“太平军之势乃天地共力造就。”
“这曾国藩面对的不仅仅是太平军,更多的是官场上的那帮人。”
“人生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咸丰若能从百端拂逆之时打通困难。”
“大清还真能续下去。”
朱瞻基沉默了。
大清续下去,真的是好事吗
……
大清乾隆时期
官员们深深佩服着这土头土脑的老头。
这种自作主张是要杀头的!
他胆可真大!
“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这才是我大清真正的官员!”
群臣听着乾隆的夸赞一个个波澜不惊。
夸吧夸吧,信你才是傻子。
那可是汉人。
……
【在平定各处反叛中,曾国藩拿获了大批“匪首”,会治安成了当务之急。】
【他在自己的公馆里开设了一个“审案局”,自定罪名。】
【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州县,直接送到这里。】
【只要捆送来者,一不需要参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实际证据,只以举报者口辞为信,稍加讯问,立即结案。】
【处理方法只有三种:一是立刻砍头,二是活活打死在棍下,三是施以残酷的鞭刑。】
【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敝处所为止此。”】
【四个月内,审案局“计斩决之犯一百零四名,立毙杖下者二名,鉴(监)毙狱中者三十一名”。】
【被乡人呼为“曾剃头”。】
……
天幕上。
一身灰扑扑的曾国藩坐在太师椅上。
底下是一片对其怨忿的官员胥吏。
但这些人面对曾国藩再愤恨也得低着头。
只因在他身后,是一片望之不尽的军队。
……
【按清代制度,一省刑名由按察使负责。】
【曾国藩悍然成立了不伦不类的“审案局”,将自布政使到各府州县长官的社会治安权收归自己名下,“巨案则自行汇奏,小者则惟吾专之”。】
【他对那些地方官吏本来就极不信任,所以常常越过他们,直接下达命令。】
【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捆送土匪流氓,不必经过过去那些层层手续,“一切勘转之文、解犯之费,都行省去。宽以处分,假以便宜”。】
【办案总是径自决定,从速处理,以免有人来说情纠缠:“期于立办,无所挂碍牵掣于其间。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还挺喜欢这种人物的。
“办事干净利落,不错。”
杨玉环则不太理解。
“他这不就惹恼了通省文官。”
“按照明清的世态,案子就是钱,不是现钱也是天大的人情。”
“把抓捕、审判、监禁、处决权通通收归自己所有,别人还有什么活路”
李隆基则一脸正常的回答道:
“对啊!所以被架空的按察使自然不满,而欲从审判中捞取种种好处费的大小胥吏,更是骂声不绝。”
“这不就自绝于一地了吗!”
“又能办事,又不会结党地方。”
“多好的臣子啊!”
孤臣,才是忠臣!
……
【按当时的一般做法,地方平静之后,练勇应立即遣散,至少得缩小规模,而曾国藩的部众却有补充扩大之势。】
【而由此引起的巨额饷银,也使有理财之责的巡抚、布政使苦累不堪,凭什么拿自家的钱养别家的兵呢】
【团练也好雇勇也罢,以往都归于官方的军事长官节制。】
【但曾国藩把持的这支“练勇”,就连巡抚都难以过问,执掌一省兵权的湖南提督更难染指。】
【同时,曾国藩还利用其下属插手于地方官军,命令长沙的绿营随同这种不上台面的“练勇”一同操练!】
【这些平日不事操演却有种种恶习的兵老爷拒不从命,被激怒的军官更是挑起事端。】
【最后在湖南提督的怂恿下,乱兵冲进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差点死于乱刀之下。】
……
{曾国藩的公馆就临时设在巡抚衙门的射圃里,与当时的巡抚骆秉章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
{曾国藩以为绿营兵胆子再大,也绝不敢武装攻击他这个二品大员。所以被绿营兵包围后,他还若无其事地处理公文。}
{不料绿营兵竟然破门而入,连伤了他的几个随从,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挨刀。}
{他夺门而逃,几步跑到隔壁巡抚办公室门前,连连敲门。}
{绿营在门外闹事,巡抚骆秉章听得一清二楚,但是装聋作哑。}
{直到曾国藩来叩门,他才故作惊讶,出来调停。绿营兵一见巡抚驾到,马上规矩了。}
{骆秉章的调处办法就是命人把领头闹事的捆起来,然后连连向他们道歉,说让兄弟们受委屈了。}
{绿营兵面子挣足,直接退去。}
{最后剩下骆曾二人了,骆秉章一句安慰的话也没对曾国藩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啊!”就转身走了。}
{而湖南官员们见曾国藩这被狠狠修理一次,把这事当成笑话,四处飞传。“司道群官皆窃喜,以谓可惩多事矣。}
{二品官员,属于现在的省官员政治局委员,差不多跟高官一个级别了,竟然还出现这种情况。}
{换做现在如此大官被羞辱,想都不敢想,如今手下人谁又敢这么做}
……
大清雍正时期
“堂堂二品官员!”
“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处讲理!”
雍正气的嗓子发紧。
“这种难堪差点就发生在大清朝了!”
雍正很欣赏这个曾国藩。
无他,只二字也。
刚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