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永历还藏了一百万两?(1/2)
第59章永历还藏了一百万两
“你是说贺九仪的家眷还在云滇,然后被吴三桂抓住了。”
“吴三桂知道洪沙瓦底的形势,给贺九仪传信,让他回昆明。”
“李定国知道这消息,就将其部兵马包围,并拘禁贺九仪军中的将领。”
朱慈煊有些恍惚。
一是永历政权逃跑时有多混乱,连军镇藩将的家眷都顾不上。
二是。
李定国你看,吴三桂都知道用家眷劝降。
你咋对孙可望旧部非杀即驱呢。
邓士廉微微颔首:“晋王确实担心贺九仪率部投清,更害怕其放清军出汉龙关,直接南下阿瓦城。”
“所以抢先下手,拿下贺九仪。”
“晋王平复贺九仪所部后,即让吴三省和靳统武率三千兵马回防蛮莫,边境倒无大碍。”
朱慈煊蹙眉道:“也就是贺九仪只是得到吴三桂让他妻儿写的书信,没有真的要反”
“你们怎知这不是吴三桂的间谍之计呢”
“一个在蛮莫,一个在木邦,李定国怎么能知晓这消息”
邓士廉摇头道:“殿下,贺九仪乃是孙可望的旧部,与朝廷若即若离,谁敢去赌真假”
“就算是间谍之计,也不能让贺九仪独领一军,镇守要塞。”
猜忌一旦开始,谁还敢重用。
又没有送陈纳德开的斯蒂庞克。
我这边还没反正大西旧军,吴三桂倒来策反大明的军队。
眼见太子陷入沉思,邓士廉话锋一转:
“殿下,不论贺九仪是否要反,但晋王妄自行事,无视朝廷和殿下你,事后才来传信,以致朝堂行在混乱,都是大罪。”
“崇祯朝的袁崇焕妄杀毛文龙,也是其凌迟大罪之一。”
朱慈煊愈发沉默。
这是李定国以前独揽大权,习惯性的军阀做派。
怎么也该先告诉阿瓦城后,再接诏行事。
总不能说李定国初心是好的,执行出了错。
说到底,大西军不是大明军。
纯靠反清,两方才联合在一起。
眼下,只有白文选所部才是真正的归属于朱慈煊。
白文选才是真的忠于永历帝,忠于大明朝廷。
这也是朱慈煊让白文选随他平定下洪沙的原因。
让李定国贺九仪去洪沙西北诸郡平叛。
因为根本抢不了两人的军队指挥权。
李定国多半就不会同意他的同古伏中伏之策。
而是直接莽穿下洪沙,或者和莽白化界而分。
李定国不是不忠。
他是那种觉得只有自己能做事,只有自己能力挽狂澜的权臣。
邓士廉说的对。
如果是在昆明,永历帝朱由榔纯粹的摆设,一个能打胜仗的权臣,大家都希望有,也愿意拥戴。
但大明话事人已经成为了朱慈煊。
李定国该回到孙可望和张献忠时自己的位置。
就看他在昆明的行为处事,也不能成为君主。
朱慈煊开口:“晋王到底明白不能私自杀害广国公贺九仪,发诏呵斥一下就是,让他先接替贺九仪驻守木邦。”
“等孤到,孤来决断。”
……
“卡五筒,朕胡牌了,母后,快给钱。”
等朱慈煊回到阿瓦城,进入永历帝的行宫府邸,就看到他在打麻将。
正逢过年,阵仗还不小。
朱由榔和王皇后马太后一桌,几个妃嫔一桌。
就连朱慈煊一直住在军营,把东宫嫔妃让王皇后带着管教。
李定国之女李海岳,沐天波之女沐剑屏,洪沙公主,暹罗公主。
这时也凑上一桌。
后二人,连汉话都说不清楚,还要身后的女侍翻译。
朱慈煊脑子里冒出一个荒唐的想法,等莫卧儿公主到来,怕是只能买马了。
下洪沙的勃固王苏比亚也想联姻,但连个侄女都没有。
至于孟族王室的宗室女,又不能让苏比亚成为朱慈煊的岳父,朱慈煊就没纳娶孟族女。
朱慈煊看向第一次见的暹罗公主。
岷王世子在暹罗显然给他挑了个真大车。
可能知道太子要回来。
暹罗公主还特地装扮一番。
沐剑屏年纪小不施粉黛,李海岳武将之女更是习惯素颜。
相比白洁老师的淡妆,浓妆艳抹的暹罗公主一下就吸引住朱慈煊的目光。
朱慈煊看向李崇贵:“暹罗公主是混血”
李崇贵低声道:“暹罗王重用外国人,他的后宫中不乏汉女倭女和欧洲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