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刘叔修仙记 > 抓紧时间修行

抓紧时间修行(1/2)

目录

刘叔自得金丹术和四二法身功法后,是日夜勤练,白天,他仍然跟着众师兄听从祖师说道讲禅,到了晚上,他一边调息筑基,一边熟练金刚经,而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是金丹小成,正在快速的向着元婴期冲击,刘叔知道他和孙悟空暂时是无法相比,所以他虽然入门比孙悟空早,但如今孙悟空境界突飞猛进,刘叔自然常常会去向孙悟空请教,人的思维虽然比大多数动物要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刘叔发现猕猴在修行上往往会另辟蹊径,你要说它离经叛道吧,倒不至于,就如祖师曾言“条条大路通大道,总有一条是适合自己的。”刘叔与孙悟空呆的久了,不但学到了一些常处,使自己的修炼也不再那么循规蹈矩,只求最适合自己,不过除此之外,刘叔发现跟这猢狲呆久了,他也沾上了些任性妄为的性格。

这一日祖师正讲《道德经》与《得道经》,祖师读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弟子在坛下皆跟着朗读,祖师又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菩提祖师读完便向弟子们问道“道德经,道德经,那这个德是什么意思?”坛下的弟子们有说道德的意思,有说仁爱的意思,有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其答是各不相同,祖师便问孙悟空道“悟空,你以为这德是什么意思?”孙悟空答道“弟子认为,每个人从普遍的道中,理解的或者获得的一些东西便是德。”祖师又问刘叔道“童子,你认为什么是德?”刘叔想了想说“这德和道既在一起,且道在前,德在后,弟子认为是当你理解了道,那便会在道中看到需要遵守的规则。”祖师闻言说道“你们看,只一个德字便会有这么多的理解,所以修行之路常有崎岖和弯路是正常的,虽然你们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道包容了天下所有的道理,你们也不需要非要找到最近的那条路,只需要一直走,终究还是可以得道的。”

过了几日祖师又讲庄子之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菩提祖师读完又问道“庄子的思想是什么?”大弟子路广飞答道“天人合一,即达到天人与我并生,万物和我一的境界。”菩提祖师又问“那如何才能达到?”大弟子说道“无欲无求。”菩提祖师向自己的二弟子米大乐道“你以为了?”米大乐答道“弟子觉得庄子的思想也有清静无为的意思。”祖师继续问道“何为清净无为?”米大乐答道“凡事应随天之时,地之利,人之心,顺势而为,不加以过多干预,不要为了求名,为了求利而改变水的走势,如此则自然能水到渠成,达到大圆满境界。”祖师随即又问三弟子加大列道“加大列,你怎么看?”加大列答道“弟子以为庄子更在于人的本性,而讨厌那些繁琐无用的礼和法。”祖师问道“怎么说?”加大列说道“人出身便该是自由的,而礼和法像两条锁链一般将人牢牢捆住,如此又哪有自由本性可言,故庄子死后,其国亦灭,庄子最后的一丝牵挂也没,最终定是化为蝴蝶,无忧无虑。”……祖师最后说道“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改为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过了几日,菩提祖师又开始讲读《连山》、《归藏》、《周易》,“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祖师问悟空道“猴在五行属什么?”悟空答道“猴为申,申属金,所以猴为金。”祖师又道“你可知你为何为石生?”悟空又道“石为土,土生金,所以我出生于石。”祖师又问“那为何会有一阵风,使你所在之石孕育出你?”悟空又道“风属木,木克土,所以……”悟空说完,又“咦”了一声,因为孙悟空想到当年那块石头生的巧妙,据自己身边的通臂猿猴说那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上有九窍八孔,365,九宫八卦,如何这般的巧妙?我在石中不知多少年,怎么一阵风就将我吹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