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刘叔修仙记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1/2)

目录

传说在遥远的西牛贺洲,有一座仙山名为灵台方寸山,山中又有一洞府,名为斜月三星洞,洞中又有一位无所不能的神仙,名为须菩提祖师。这一日,仙山洞府之内,须菩提祖师正在坛上对众弟子传法,今天祖师说的是齐桓公时,那位“天下第一相”管仲所写的《管子》之法,坛下坐着几十个弟子各个聚精会神,说完《管子》,祖师又说了齐桓公与管仲的相遇……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并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等到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重用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导致四人专权……而齐桓公死后,又有五公子起兵夺位,结果,齐桓公的尸体生出蛆虫都没有人前来收殓。

菩提祖师一通传法说完,便在坛上闭目养神,而坛下弟子或摇头晃脑、或苦思冥想、或茅塞顿开、或幡然醒悟,这些弟子众生相,祖师自然了解的一清二楚,所谓道之玄非常人可学,所以这坛下三四十个正式弟子,皆是经过自己多方考量,方才肯收入门下;而若从祖师开山建洞始收弟子来算,那从三星洞中出师之人已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优秀的弟子,据说在仙界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过祖师曾在收徒前定下一条门规,即“弟子出师那就是缘分尽了,以后基本便不再往来。”门中弟子也说此门规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师兄曾说这是为你们好,因为在仙界,那里是不可结党营私的;菩提祖师这么多年在仙界几乎是籍籍无名,这也是祖师刻意为之,不过众弟子皆知道祖师几乎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在他们眼中,怕就是那些仙界的大罗金仙也不如祖师,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山中有一樵夫,只是偶得祖师传授过《黄庭》经书,便已然脱胎换骨,只等孝敬完父母,便可飞升上界。

菩提祖师在坛上,见众弟子皆各有所悟,又见洞外时日尚早,便对坛下众弟子说道“你等若是有什么疑惑或者感悟,此时正可说出来,为师也好为你们一一答疑解惑。”祖师话音刚落,有一位弟子立即起身行礼,说道“师尊,弟子刚才听闻齐桓公一世风光,最后下场却如此凄凉,不禁想起弟子当年行走于城镇之际,常常听到世人唉声叹气的自问‘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这人生又到底有什么意义?’弟子那时听之,不知该如何回答,而到了今日弟子仍不知怎么作答为好;在师门的这些年里,我们弟子间也常有交流与辩论,其中有很多弟子也皆对此疑惑,不少人也常感叹,人生如白马过隙,不过百年,到最后终究虚无缥缈,不知所谓。今日还望祖师能为弟子等解惑?”此人说完,不少人纷纷点头。

菩提祖师在坛上听完这个弟子所问,便左右看了一眼坛下的众弟子,他见不少弟子皆点头附议,便敲击了一下身边的木鱼,然后开口答道:“凡人有此两问,皆只看到了福报没有看见业障,能生为人那已然是福报了,只不过这个福报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期望,至于为什么没能达到期望,或是你的福报不够或是你的努力不够,因此有的人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的人又会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些不同的看法使得所得的福报也不同;不过大部分人终究只看到了自己的福报,却不想想人作为万灵之长,多少山怪精灵修炼百年、千年只为了修成个人形;这些人也或许从没想过,他们的福报足够,所以可以轮回成人,而其他轮回者,怕是几万世的畜生道,都很难再轮回为人。”

“说到人生的意义,你们看,这世上人有千千万,其想法便有万万千;况且每个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高度不同,所以对于人生意义的想法,自然便也不大相同;有的人认为人生意义在于吃遍天下美食,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逛遍天下美景,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喝遍天下美酒;而若是以为师的修行与经历来看,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当是为了探索宇宙中的未知!比如说‘人为何会成为百灵之长?又为何多活不过百岁?这人死后是不是真的就什么都没了?’……这人界到底有多大?人界之外或是之内是否还有其他的世界?那么人类又怎么才能去往宇宙?……当一个人若是努力的去求知这些答案,便可能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当他无限接近于全知全能,那他便可以无限的接近这个宇宙的奥秘,即——道也!可惜人的寿元有限,而太多人连吃饱喝足都满足不了,自然无法接触到更高的层次,探索到更高的奥秘,所以世人挣扎于温饱之间,便会常常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有的人获得了温饱,他便会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获得了财富,他又想获得无上的权力,等到有了权力,恐怕他又会追求无尽的永生,所以有追求的人往往更容易接触到道。”

菩提祖师一说完,众弟子皆低头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为何?这坛下三四十个弟子跟随菩提祖师多年,祖师每每讲道、说禅,不少人都听过好几遍了,然今日人生意义之答,真的是触动着每位弟子的内心,这其中四五位弟子的修为瓶颈,更是有所松动。山洞中,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了半晌之后,那位年龄最小,从小便呆在师尊身边,还未正式入门的小道童,突然出声拜问道:“祖师!小道童也有一问。”菩提祖师说道“刘叔,你且说出来。”刘叔问道“那若是领悟不了道,可有其他超脱的法门吗?”菩提祖师点点头,说道“你们得先知道道是什么,这道啊好比一条大河,而大河之外又有无数的支流,这些支流最终皆会流回大河,而常人若是悟性不足,不能领悟大道,也可以试试这些小河,但是不论大河、小河皆是需要靠你去不断修行,而不能像有些人唉声叹气,连无常观都无法领悟,我曾与你们说过四圣谛和八正道,这也是一条通往大道的河路。不过我仍旧要提醒你们,修行修行,先修后行,且修且行,光修不行,这修修的是你的基础,而行则是在行中提升自己的阅历、知识和思想,修行同时进行,对于你的大道来说,那是事半功倍,若是只知埋头修行,不知广行天下,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众弟子皆点头,说多谢师尊教诲,随后,刘叔又问道“祖师,那这个道可分好坏善恶么?”菩提祖师想了想,然后看向坛下提问的小道童,想当年他游历于中原大地之时,偶在丰邑之上,见有北斗星星光一闪而坠,于是,他进入丰邑城四下寻找,就在他寻找之时,又见南斗星光坠下,其坠落位置和北斗星竟是一处,祖师又惊又喜,随即他顺着星光,很快便在一个村落中,寻到了一处人家,这户农家今日喜得贵子,男主人方将接生婆送走,就见有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站在自家草屋外正仔细端详,男主人见老者穿着不凡,便急忙将其请入家中,祖师在屋外问过农户姓名,知其姓刘名煓,便随他进入其家中,农户草屋寒舍之中,大屋内正有两位大男孩,带着一位大约两三岁的男童在屋中等待,而内屋中哇哇啼哭的声音甚是响亮。

屋内,男童见父亲领来位仙人模样的陌生老者,便急忙起身让位,祖师见其虽然年幼,却颇为机灵,心中倒有了几分欢喜,于是便问其姓名,孩子说他叫刘叔,是家中第三子,又指着旁边两位男孩说这是我大哥刘伯,这是二哥刘仲,他今日很高兴,因为他也要做哥哥了,他指着屋内说,那是自己的小弟刘季。祖师点点头,又对着有些愁容的刘煓问道“今日喜得贵子,为何脸上还有些愁容啊?”刘煓勉强挤出笑脸苦笑道“不瞒您说,家中养了三个男娃已是穷困潦倒了,如今又多了一张嘴,我实在是笑不出来。”祖师点点头,说道“我在深山修行,正缺一道童,我观你第三子颇为机灵,想收下做个道童,不知你可愿意?”刘煓一听,知其果然是位隐居仙山修行的老神仙,自然是十二分的愿意,不过此事甚大,他是个没什么主意的农人,这事还得问过妻子,于是他进入内屋,过了一小会便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一个已经睡着了婴童出来拜见,二人听老神仙说要收下自己的第三子,自然是满心欢喜,随即便要让刘叔拜倒磕头,祖师急忙又说道“有一事,我要先说清楚,这孩子随我入山之后,你们怕是十几年都不能再见其一面,你们想好了再回答于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