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魂识映照·术成于心(1/2)
眼见魔君身影消散。
苏长安回顾魔君留给他的【魂识映照术】。
术法不长,也不复杂,但失败的代价很大。
不用调运真气,全凭魂识之力以“观形、摄意、凝印、映照”四步完成模拟,稍有偏差,便会导致映照残缺,甚至魂识混乱。
苏长安先将术法完整抄进识海中,再用意念将每一句术纹展开,用魂识临摹,以熟其势,以解其形,很快就理解了操作。
第一步,【观形】。
他神识锁定术中所述魂印原图,试图静观其变。初时图像模糊如雾,轮廓凌乱;但他心念一收,转为将整个图式按“圆转八方,印由心起”的口诀反向解构——瞬息间,图像顿时层层剥离,显露出第一重结构。
第二步,【摄意】。
这一步最难,不靠目,不靠气,全靠“心神自观”去捕捉魂印与识海之间的律动节奏。
苏长安神识如针,一寸一寸探入,感知那股映照灵息的源点。
一次失败、两次脱力、三次震乱……他不急,稳得像铁砧。终于在第五次入观之时,他捕捉到一道魂波内敛于识海底部,细若蚕丝,却规整如律,是术中魂意汇聚之本。
第三步,【凝印】。
这一步重在“筑魂识成印”。他尝试用魂力模拟术中的引印手法,将神识一寸寸打磨为“魂线”,再在识海一角练习印制。
初印不成,四散如沙。
第二次,他将魂力分三段,一段勾线、一段稳形、一段控稳。
三印齐合,终于在识海中留下一道不完整但已成型的魂印雏形,虽仍浮动未定,却已能保持轮廓不散。
苏长安没有松懈,而是继续凝印,十次、二十次,直到那道魂印不再扭曲,气机沉稳,才算成功。
第四步,【映照】。
这是术法的最终环节——模拟另物之魂相,映于自识。
他尚未正式尝试,只是把术中所有关于“映魂衍息”的理论反复推演数遍,将“魂识配频”“映照步调”一一记入心神。
识海中的术纹终归平息,一点不剩。
苏长安收功后,神识尚在识海中游走。
他静坐原地,心头一阵明悟。
刚刚那一段“魂识映照术”的运用逻辑,竟与他在地球时研究过的顶尖科技“光刻机”某些核心原理不谋而合。
准确率、能量聚焦、控制精度、意识投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得令人战栗。而真正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大脑的运算能力。
这不是神话,也不是灵术玄谈,而是纯粹的、极限意义上的人脑开发。
地球的科学家们曾测算过——任何一个人类大脑在晚上做一个梦,梦中构建的完整梦境所需的信息流量,若用当下的计算机去模拟,至少要调动整个地球的能源,且仍不够用。
那一刻,苏长安几乎能听见自己脑海中某道思维齿轮清晰咬合上的声音。
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本质上,是一场对“大脑开发”的极限工程。
苏长安曾经看过一本书——
地球人类的大脑开发度仅有不到5%。
如果能达到10%,就可能拥有心灵感应、遥视等超感官能力;若开发到20%,便能理解四维空间、感知时间流速;若有朝一日达到50%,那便等同于“神”:肉体可自我强化,精神可驾驭物质,甚至穿越星系与空间,重构一切定义。
那时他只觉得这是理论妄想,如今回头看——这个世界的修行者,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地球用工具探索宇宙,这里却是拿命开发自己的大脑。
从炼体到练气,从气海到玄罡,再到通神、天相、破虚……每一层境界,其实都是对这台天生“生物机体”的一次次解锁与重构。
灵力,是能源。
魂识,是语言。
识海,是主板。
【魂识映照术】,不过是这个系统中一段指令集而已。
这个世界的修炼者或许从未触及科技的“形”,但他们用灵力和意志,硬生生探索出一套更本源、更接近“神”的路径。他们没有芯片、没有算力,只靠一具血肉之躯,把大脑当成整套宇宙模型来开发。
而他,苏长安,站在这两个体系交汇的临界点上。
一边是外延科技的无限延展,一边是精神维度的自我剖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