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妖邪请自重!本官只想摸鱼 > 第257章 焚峡终局·血池陷杀

第257章 焚峡终局·血池陷杀(2/2)

目录

他们吼叫、推挤、撕咬,抢夺着每一滴血液,毫无理智可言。

苏长安静静立于高台暗角,眼中寒光一闪未发一言。

短时间内,这些巨猿越喝越狂,血液未进灵脉,便先失了神智,嘶吼声越来越尖锐,动作越来越暴烈。

一头猿前爪刚探入血池,就被身后两头猿强行拉出,撕咬成两截!

紧接着,第十头、第二十头……

它们疯了一般扎入血池,舀、舀、再舀,仿佛尝到了来自深渊的甘露,眼睛却越喝越红,身形越饮越颤。

一息,两息——

突变。

“咕——嗷!!”

最先饮下的巨猿全身痉挛,七窍流血,双目暴凸,下一刻猛地扑向身旁一头同类,双爪撕裂了对方喉咙。

而那被撕裂者还没明白发生什么,便狂吼着反扑,痛咬其颈。

血溅而起,如雨落祭坛。

苏长安双臂抱胸,静静站在雕像之顶,淡然望下去:

“猴子虽凶,可终究守不住骨子里的贪。”

后续而来的妖群一见前方血战,顿时陷入,没有一只猿企图离开,争夺之中,踩踏、撕咬、群斗瞬间爆发。

整个祭坛如同掉入疯癫炼狱。

无数巨猿踏入血池,争相撕扯,踩着死者的背脊往池中爬,溺于癫狂,溺于贪婪,溺于失控的妖性本能中。

血池之水溅洒四方,混着残肢与骨肉,浓雾翻腾,如炼狱翻锅。

巨猿已无主帅约束,如野火燎原般陷入癫狂,彼此撕咬、践踏,牙齿撕裂皮肉,骨骼断裂的脆响此起彼伏。那一池妖血,原是献祭之物,此刻却变成他们的鸩酒与迷汤。

苏长安垂眸,眸底无波,心中却悄然泛起一丝冰冷的讽刺。

他原本设想,这将是一场智者与强敌的对抗,一场搏命而来的生死战斗。

结果……他只点了一根火,整座妖寨自己烧了起来。

“贪欲、狂性、嗜血、暴躁……一个都不落下,真是完美的炸药配方。”他低声自语,语气轻得几乎随风散去。

苏长安站在雕像之巅,眺望那片血池前的尸山血海,眼神平静如镜,未再多看一眼。

他的脚步轻盈地落下石像,在混乱,浓烈血腥味弥漫的废墟中,却如穿行风雪之间,目不斜视,神不动声。

他不再理会那些还在挣扎的残暴巨猿,只转身穿过断裂的石柱与横尸满地的战场,朝着人类奴隶聚集点走去。

——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地狱中爬出来。

他必须先把人,带出去!

当他掀开一道染血的兽皮门帘时,巨大阴暗的地窖里几百双眼睛同时望向他。

那些眼睛有的浑浊空洞,有的惊惶胆怯,也有的……闪着渴望重生的微光。

苏长安没有开口,伸出手掌,灵焰燃起,一道柔和的灵光瞬间点亮地窖,照亮了所有人的脸。

他们有的瘦得皮包骨头,有的双目无神,脸上没有一丝属于“人”的表情,像是一群被打碎了灵魂的木偶。

苏长安缓步走入,声音淡淡,掷地有声:

“赤纹猿尊已死。”

“你们,自由了。”

寂静。

极致的寂静之后,是一位老者的哽咽低泣,他扑通一声跪下,双手撑地,身子止不住颤抖。

“神仙……神仙下凡救我等了啊……”

话音落下,跪倒的身影一个接一个地扑倒在苏长安脚边,或哭、或喊、或痴痴发笑,像是情绪终于找到了崩溃的出口。

有个孩童冲过来,抱着他的腿,“我娘没了……你能不能……也把她找回来……”

苏长安神情未动,眼眸却轻轻垂下。

他半蹲身,将那孩子的手从自己衣摆上轻轻拨开,道:

“我不是神。”

“只是路过的。”

他问老者:“别处还有人族吗?”

老者颤颤巍巍道:“刚才外面骚乱,强壮点的人族跑走了一些,其他的都回来这里”

苏长安沉默片刻,目若星辰:

“听好了。”

“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留下来,等所有出去劫掠的赤纹巨猿回来后,我会一并清除,你们再启程返乡。”

“第二,若有家在霞岭村方向的,可先出发——那边是我清理过的安全区域。”

话音落地,众人面面相觑。

有人抱着小孩选择留下,有人颤颤巍巍地站起身,眼里重新浮现一丝“方向”的希望。

苏长安看着这些动起来的身影,忽然轻声道:“先别急着走——我送你们一程,其他人这两天好好调养身体,如果身体不好的,可以到祭坛找我,我会点医术。”

于是带着一部分人先行穿过巨猿残寨。

沿途,他挥刀斩落几头尚未苏醒、醉倒在门前的赤纹猿将,动作干净利落,甚至懒得看第二眼。

有个少年低声问他:“你是不是……不怕它们反扑?”

苏长安头也不回,只轻描淡写:“反扑?它们连呼吸都喘不匀了,还反扑?——别把狗当成狼,尤其是喝多了的狗。”

走过一处残寨时,他脚步微顿。

一排排简陋的兽骨木屋内,传出几声低沉的童猿啼哭,那是猿族的孩童——混着母猿的哀鸣。

苏长安没有进去,只站在门前,静默片刻。

身后有人悄声问:“你……不杀它们吗?”

苏长安淡淡一笑:“杀什么?——这不是战场,是兽棚。真有一天,它们长出獠牙再来找我,那时候再说。”

他没有回头,继续前行。

天色暗了,血雾未散,山风刮得沙尘滚滚。

苏长安仿佛已化作黑夜里一道流光,安静、坚定,穿行在血与火构成的废墟中,带着这群失语的“人”,踏上归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