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终极兵器(1/2)
“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敌方卫星的关键部位,如太阳能电池板或光学传感器。”
赵刚解释道,“激光能量不足以立即摧毁卫星,但足以使其关键系统过热或失效,导致卫星临时或永久失去功能。”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不会产生太空碎片,避免了因碎片撞击而导致的连锁反应。”
赵刚回答,“其次,这种‘软杀伤’方式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敌方也难以证明是被蓄意攻击而非技术故障。”
接下来,赵刚带陈风参观了最后一个,也是最机密的项目。
“这是‘天盾’系统,我们的太空防御屏障。”
赵刚指着一个复杂的设备群,“它结合了多种技术,从主动干扰到物理防护,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太空资产免受攻击。”
“‘天盾’的核心是这个量子干扰发生器。”
他指着中央的一个装置,“它能够发射特定频率的量子信号,干扰敌方导弹或反卫星武器的制导系统,使其无法准确锁定目标。”
“如果敌方使用更原始的方法呢?比如动能武器或简单的撞击?”
陈风问道。
“那时就需要第二道防线——纳米材料防护层。”
赵刚解释,“我们研发了一种特殊的微型机器人系统,可以在太空站外表面形成一层动态防护。当探测到高速接近的物体时,这层防护会自动加厚,吸收冲击能量。”
“最后一道防线是主动规避系统。”
赵刚继续道,“太空站装备了高性能推进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改变轨道,避开无法拦截的威胁。”
陈风对这些防御措施表示满意。
在太空这种极端环境中,防御往往比攻击更加重要。
一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九号”火箭再次矗立在发射平台上,这一次,它的任务是将“天宫”核心舱送入太空。
每个系统,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多重检查和备份。
“发射时间定在明天凌晨3点。”
发射指挥官向陈风汇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气象条件最佳,而且可以使核心舱在进入轨道后立即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为太阳能系统充电。”
第二天凌晨,在一片静谧中,“长征九号”火箭喷吐着橘红色的火焰,缓缓升空,然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失在夜空中。
发射过程一切顺利,各个阶段都精确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大约10分钟后,核心舱成功分离,进入了预定轨道。
“轨道参数确认,高度393公里,倾角42.8度,圆化误差小于0.1公里。”
轨道控制员报告道,“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龙国太空站计划的第一步已经成功实现。
“太阳能电池板开始展开,过程正常。”
“能源系统自检通过,输出功率达到预期水平。”
“环境控制系统启动,温度和气压开始调整到适宜范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