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莴苣和贡菜(2/2)
沈青拽动车轱辘,令其由‘竖放’改为‘横放’,再把它推至里墙旁。
双手握住车把,缓缓往后退,顿时,车框向下倾斜,逐渐逼近车轱辘。
哐当---
沈青弯腰一看,车框底部的两个弧槽,已完美卡在车轱辘的横杠上。
他把车拉出仓库,又往车兜内放一个大号背篓,和几个空麻袋,叮嘱大黄看好家后,便拉车往外走。
煤渣路上,像他这样拉着板车往西走的人,有很多。
沈青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就略过了供电局。
供电局往西,便是镇了,平常,只有道路两旁的门面,会开门做生意,现在,道路两旁支了许多小摊,卖些对联、蜡烛、窗花、棉衣、水果等,基本上什么都卖。
沈青未做停留,而是直接来到收薄荷的地方。
冬天,没人卖薄荷,店家旁边的一大片空地,正好用来停车。
“小伙,要存车是吧?”
一个身形高大、皮肤黢黑的中年男子,走上前问道。
来人叫王其举,是薄荷店的店主,空地也是他的。
年底,赶集的人多,大部分人都是拉着板车来赶集,毕竟,是来买年货的。
但是,拉着板车在街上挤来挤去又不太现实,因此,他们会将板车停在寄存处,或者停在熟人家的店门口。
王其举将自家空地改成了寄存处,赚点蔬菜钱。
沈青:“停一辆板车。”
王其举:“2分钱一天,停西南角吧。”
西南角,离煤渣路近,取车方便。
“行。”
沈青把车停在西南角,取下背篓和空麻袋,麻袋塞进篓内,背篓背在身上,再递给店主2分钱。
王其举拿出5厘米宽、系在一起的两个布条,解开后,一条,系在车把上,一条,塞给了沈青。
“小伙,布条要收好,两个布条摆在一块,图案能对上了,你才能把板车拉走。”
沈青捋平布条,底色是蓝色,上面印有牡丹花图案,他将布条叠好收进衣兜,“成,我来取车时,估计要到中午了。”
说完,沈青离开空地,朝西边走去。
须臾,他走到了天蓬街出入口处,街上人声鼎沸,叫卖声、砍价声络绎不绝。
沈青混入人流,走个七八米远,在一干货摊前停了下来。
宽1米、长2米的晒布上,摆了一个个敞口的中号布袋,每个布袋中,都装着一种干货,如,豆角、木耳、莴苣、眉豆子、黄花菜、香菇、紫菜、小虾等。
摊主是个长相敦厚的短发青年,瞧见顾客上门,热情招呼道:“我家摊子上的干货,全是今年新晒的,想来点什么?”
香菇、眉豆子、虾干,仓库里还有,黄花菜、紫菜、莴苣,倒可以买上一些。
沈青:“黄花菜、紫菜、莴苣怎么卖?”
摊主:“黄花菜,5块钱一斤,根根金黄,且都是未开花的花苞,
紫菜,20块钱一斤,是头水紫菜。
紫菜和韭菜一样,都能一茬接一茬采割,头水紫菜,就是头次采割的紫菜,与二水、三水、四水相比,口感更嫩,鲜味更足。
紫菜,听着贵,但它不压秤,买两三块钱的,就能吃好久。
莴苣...你是说贡菜吧,3块钱一斤,泡发时,往水里撒点盐,泡发后,贡菜便会呈翠绿色,拧干水分,切成小段,加盐、辣椒油、蒜末、葱姜凉调,爽口又开胃,也可以搭配肉丝炒。”
沈青:“我能捏一根贡菜看看嘛?”
摊主:“能啊。”
沈青拿起一根贡菜细瞅,青绿色的,触感干中带韧,长度达70厘米。
嗯,是贡菜无疑了,刚才,它们在布袋中团在一起,瞧不出长度,沈青才会误以为是莴苣。
贡菜和莴苣,同为菊科莴苣属植物,是近亲关系,外观、口感类似,但也有着一些区别。
贡菜,茎干细长,可达一米之上,外皮较软,易削除,直接食用略带苦味,需晒干泡发之后,才能烹饪。
莴苣,茎干短粗,株高约40-50厘米,外皮较硬,用利器削除后,能在绿瓤内看到较粗的白丝,生吃脆爽,熟吃软中夹脆。
沈青:“黄花菜、紫菜,能拿起来看看吗?”
摊主:“能啊,摊子上的东西,都能随便看。”
沈青抓一撮黄花菜,个头匀称,表面无斑点或暗沉迹象,嗅之无霉味,反而有一缕淡淡的干草香。
接着,他放下黄花菜,又抓了一小撮紫菜,颜色为深褐色,干燥紧实,无潮是感,嗅之无腥味、臭味、浓味,有一股干海藻的清香。
别说,摊主报价虽贵,但摊子上的东西,品相都很不错。
摊主:“年底搞活动,买紫菜,送虾米,来一点呗?”
沈青闻言,抓了一撮虾米,个头很小,约有两个米粒大,虾身是白色的,虾尾有点红,虾头...有两个对称的小黑点,乃是虾的眼睛,尝之略有嚼劲,还自带一缕鲜味。
“黄花菜,来一斤,紫菜,来三两,贡菜,来三斤,虾米...你看着送。”
1斤=10两,1两=10钱
干货,通常有价格贵、不压秤的特性,因此,买卖干货时,常听到的斤数是‘钱’和‘两’。
“好嘞~”
摊主拿出一个带托盘的杆秤,寻一塑料袋,往袋中装几大把黄花菜,并把袋子放入托盘中。
他左手拎起杆秤的提绳,令托盘悬浮在空中,右手拨动系有秤砣的麻绳。
待秤杆与地面平行,他眯眼去盯刻度尺,似乎是未达到半斤,因为,他又往袋中添了半把黄花菜。
“咦,用塑料袋装?”
“嗐,我妹夫在北边塑料厂工作,放假前,厂子发福利,他得了几厚沓塑料袋。
干货,拿塑料袋装,防潮又防虫。于是,妹夫给我匀了几沓塑料袋。
小伙,说实话,要不是看你买的多,我还舍不得用塑料袋装呢。”
买几钱的,摊主会用牛皮纸或网兜包装。
塑料袋,能当作过节福利,发给厂里员工,表明...塑料袋普及进程,已经开始加速了。
摊主又寻一个塑料袋,用杆秤称了3两紫菜,贡菜,称够三斤,再装入网兜中,至于虾米,抓上一把,用牛皮纸包好,塞进了网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