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年代:发家从五亩水洼地开始 > 第263章 非牛顿流体

第263章 非牛顿流体(2/2)

目录

“鸭块煮烂乎了,啃吧,不费牙的。”

“真的?”沈小花夹起一鸭块,尝了后惊讶道:“真能嚼得动欸,哥,你是咋做到的?”

“闷的,再老的肉,搁锅里闷一下午,也会变得烂乎了。”

“这样啊!”

沈小花唤来小狸,撕肉给它吃,至于骨头,全丢给了大黄。

沈青则夹起一块山药。

外层,软糯,吸满汤汁,鲜美异常。

内层,清嫩脆爽,特解腻。

饭罢,沈青把苹果给洗了。

小狸跳到主人腿上,嗅了嗅苹果后,喵,发出嗲嗲的叫声。

“行,别叫了,分你一瓣。”

沈青懒得去拿菜刀了,索性徒手掰苹果。

左手握住苹果,大拇指插进果把,其余四指托住底部。

右手第一掌骨按住果把一侧,即连接‘手腕-大拇指’的掌骨,向下、向外扭着掰。

咔---

一声脆响,苹果被掰成了两半。

小狸睁圆瞳孔,惊奇不已。

沈青将其中一半,掰成了两瓣。

一瓣,放到桌上,一瓣,丢给了大黄。

“这算啥?指法准了,施力方向也对了,稍微使点劲,就能掰开苹果,去吃吧。”

小狸跳上桌子,大口咀嚼起来,那沙沙绵绵的果肉,特别对它的胃口。

沈青咬一口苹果,沙软甘甜,果香馥郁,还泛有一丝...酒味?

是夜,不知是玩累了,还是苹果含有酒精的缘故,小狸不追虫子,也不跑酷了,睡得格外香甜。

……

翌日,晴!

天空明净深邃,几朵飘悠悠的白云,点缀其中,勾出一幅美妙的图画。

许家寨,大塘边!

沈青推车进院时,许保康正准备跨上三轮车。

那辆车,个头中等,蓝漆剥落一半,还布满铁锈,车胎、车链、闸线等,倒是挺新的。

许保康跳下脚蹬,拍了拍车座。

“这车,老早就买了,养了骡子后,它便没啥用处了,就一直在仓库里停着。

昨天,玉娟提出要卖货,就把三轮车翻出来,拉到学校旁的铺子修了修。

我打算骑车去兴平村,整几袋山药豆,顺便到街上买一些油漆。

铁锈一铲,油漆一喷,跟新的没啥两样。”

“呀,来啦~”

许玉娟啃着秋梨,走出了堂屋,塞给沈青一颗糖。

“你等一会,我马上就收拾好。”

“你这孩子---”水井旁,张桂玲倒掉洗碗水,“袋里剩下的梨,都是烂的,打算喂鸭子的,你吃它干嘛,不怕闹肚子啊?”

“妈,不碍事的,坏的部位被我削掉了。”

许玉娟三两口啃完秋梨,扔远果核,从仓库推出二八大杠,用麻绳+铁棍,在车后座的两侧,各绑一小水杠大的藤篓。

“这么大...装满衣服后,你骑得动吗?”

许玉娟狡黠一笑,“这不还有你嘛。”

呃,半路骑不动,换个人骑,是吧?

沈青赏她一个白眼,张桂玲则掏出5块钱,塞进女儿的衣兜。

“路上要是饿了,就停下来吃顿好的,甭委屈了自己。”

许玉娟摸着衣兜,心里暖暖的,“妈,我晚上想吃...山药豆泥。”

“行,炒上一大锅,让你吃个够。”

“好欸!”

随即,二人出了村子,往东拐上了煤渣路。

……

风,呼呼的吹,吹得人头发往后飞。

好在,二人皆穿得很厚,并不觉得冷。

沈青一边蹬车子,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

低矮的房屋,坐在树下聊天的村妇,捡落叶叠小船的孩童,用板车拉粮食的村户,挥树枝赶羊的老头……

一小羊羔,在草丛中蹦来蹦去,突然,它绕到老头身后,低头起跳,去顶老头的大腿。

老头向前踉跄几步,拍了拍大腿肚,挥树枝欲抽打小羊羔,然而,捣蛋鬼早跑到几百米开外了。

天性使然!

羊,这种动物,甭管大的、小的,还是长毛的、短毛的,皆酷爱顶人。

而且,顶得毫无预兆,眼里不透露丁点雀跃、愤怒、兴奋等情绪,让人防不胜防。

因此,哪怕在前世,也鲜少有人把羊当宠物养。

骑行途中,许玉娟讲了一个趣事。

昨天,沈青刚走没一会儿,杆子上的大喇叭,就传出呼呼的响声,紧接着,独属于柳苏那铿锵清脆的嗓音,被放大数倍,传遍整个村子。

【我,柳苏,在此声明,我和江风江同志,只是点头之交,不存在任何私情。

请大家不要再传我和江同志的谣言,否则,我将报警处理。

江同志每次来大队,皆是为了和我、及我的同学们,共同探讨农业知识,偶尔带一些礼品。

除了接下一枚泡泡糖外,本人从未收下过以下礼物:茶叶、绿豆糕、水果糖、钢笔、布料...书籍。

我和我的同学,很欢迎江同志再次来大队探讨,我个人提个建议,来之前请做好功课,甭再提一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入门级别问题了。

之前传谣言的,传了也就传了,往后谁再传,我会收集证据告到底。】

喇叭消音后,村民们炸开了锅。

有人暗自窃喜,柳苏的话,摆明是想和江风划清界限,如此,她们又有机会了。

有人斥责做的太过火,有啥话,不能私底下说,非弄得人尽皆知,害江风丢了面子。

有人信柳苏的话,某天,课间休息时,江风给孩子们发绿豆糕,包装纸上印有粉月季,还系了红丝带,铁定不是为学生准备的,因而,柳苏没有撒谎。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小两口闹别扭了,柳苏在耍小性子,要不了多久,二人就会和好。

知晓谣言后,立刻用大喇叭澄清?

蛮让人意外的,仔细一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用大喇叭,效率快、传播广,还不用跟村妇们扯嘴皮子。

吱---

车轮转动,溅起一阵阵土雾。

二人略过大桥,拐上了人民路,向北骑到头,来到‘T’字路口,再往西一转。

刚朝西骑了400米,许玉娟就表情痛苦地跳下了车蹬。

“嘶,肚子好疼,沈青,你在这等我,我找个地方便一下。”

哐---

许玉娟扎好车,扫了一眼四周。

路北,是4米宽的草丛,和青翠的麦地,路南,一长溜门面房。

她舍弃草丛,横穿土路,钻进一家五金店。

这年头,除楼房外,沿街的商铺,大多为‘前面商店,后面作坊或居所’模式,应而...是建有厕所的。

沈青也停下了,扶着车把观察四周。

办事处和批发市场,带动了周边经济,对面的房屋,饭馆、成衣、五金、照相等,做啥的都有。

前方三百米,有一男子缩肩拉袖,走出了草丛,弓着背,迈着大步,往西边走去。

等了五六分钟,许玉娟出了五金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