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匠精魂 > 第199章 送日子之盛谈婚姻与生育

第199章 送日子之盛谈婚姻与生育(2/2)

目录

“你看,这就是多子多福观念带来的问题。在过去,多子多福确实能给家庭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增加劳动力,养老送终有保障。可现在,时代变了,养儿防老已经成了一个幻想。现在是商业化时代,人们觉得生孩子有意义,虽然投入高,可至少养儿防老,那人们就会选择生孩子。反之,投入高,而没收获,那不婚不育的人就会变多。就拿‘养儿防老’这件事来说,绝大多数的父母,生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孩子给自己养老。不过,在今时今日,养儿防老成为了一个幻想。近几年,出现了两个词,养老防儿,养儿啃老。到了晚年,还需要防备子女,这是养老防儿。父母老了,孩子还啃老,这就是养儿啃老。

“再看看那些违反计生政策的家庭,像青龙和小义,他们都是村里的干部,发小,工作上配合默契,生活中也步调一致,都生了二胎,且都没有间隔够时间,违反了计生政策。当时,乡党委把他俩的计生违纪作为计生案处理,给了一个党内警告的处分。背了处分,两个人很有些想不开。后来青龙辞掉了支书,自己跑起了买卖,生意还不错。几年以后,他又被选回村里干上了支书。现在,国家有可能放开了三胎政策,可人们生育的意愿却不高了。

“还有那些上了年纪还要生孩子的,像52岁怀上孩子的妇女,这种事在旧社会多,现在又有了。过去生孩子还要指标,现在上了50的人还要生,再没人管了。这样的事当笑话摆。我69年下乡到王村公社胜利大队,一老婆婆生孩子了,她参军的儿子回家来说媳妇,正好伺候他母亲坐月子。那个年代这种事不稀罕,一个母亲生四五个的也多。人说,多生一个孩子,也就是多摆一双筷子的事。孩子多,在生产队里分粮也多,孩子多的家反而吃得饱一些。多子多福,计划生育时批判的,沉渣泛滥了?但也许是那个时候‘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太深入人心,现在好多人还是选择只生一个。

阿丽的三爷爷继续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么个事儿。那会儿有个村子,村里的张老汉,他妻子生不出孩子。张老汉又不想一辈子断了香火,就琢磨着‘借种’。他找到同村的李家,李家有个儿子,人高马大的,张老汉就提出来,让李家儿子和他妻子睡一段时间,生个孩子出来。李家一开始还犹豫,毕竟这是伤风败俗的事儿。可张老汉承诺,只要生下孩子,就给李家一大笔钱。李家家里穷,经不住诱惑,就答应了。后来,张老汉的妻子还真怀上了,生了个大胖小子。张老汉乐开了花,按照约定给了李家钱。可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张老汉的妻子抬不起头,张老汉也被人背后议论。不过那时候,大家虽然背地里骂,但面上还是认可这种做法,毕竟都为了传宗接代嘛。”

阿丽忍不住插话:“三爷爷,那‘典妻’又是怎么回事儿呀?”

三爷爷叹了口气,说:“‘典妻’就更离谱了。就是丈夫把妻子像物品一样典当出去,让别人‘租’一段时间,等妻子给那个承典的人生了孩子,再回到自己丈夫身边。这都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后代了,为了有孩子,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我记得有个邻居,家里穷得叮当响,妻子也生不出孩子。他就把妻子典给了村里一个有钱但没后代的光棍。那光棍为了有个孩子,就按照约定把他的妻子接回了家。后来,他妻子给光棍生了个女儿,按照约定,他把妻子赎了回来。可他妻子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整天郁郁寡欢的,也不和他说一句话。他想再和妻子好好过日子,可妻子心里的坎儿过不去。后来,他妻子就偷偷跑了,听说是去外地打工了,再也没回来。他虽然难过,但也知道,这都是他自己当初的决定害了妻子啊。”

贾晓臻听了,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过去竟然有这么残忍的习俗,把人当物品一样随意典当、借来借去。他看着阿丽,阿丽也正看着他,两人眼神中都充满了对过去的不可思议和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阿丽的父亲一直默默地听着大家的讨论,这时也忍不住说道:“他三爷爷,那些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大家的生育观念也在慢慢改变。”

阿丽的三爷爷叹了口气,说道:“话是这么说,但要改变这老观念,可不容易啊。就拿咱们村的肖正太来说吧,他娶了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就为了能生个儿子。结果孩子也患上了精神疾病,但大家还是觉得,他好歹有了后代。”

贾晓臻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不能只追求生育的数量,而忽视了孩子的质量。近亲结婚、与有遗传疾病的人结婚,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

阿丽的三爷爷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晓臻啊,你说的这些,让我好好想想。但不管怎么说,这婚姻和生育,都是大事,你们年轻人可不能马虎。”

贾晓臻点了点头,说道:“三爷爷,您放心。我和阿丽是真心相爱的,我们会认真对待婚姻和未来的生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