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5章 《我和师傅学正骨》摸骨之悟

第5章 《我和师傅学正骨》摸骨之悟(2/2)

目录

送走大爷后,我迫不及待地拉着道长复盘整个过程,把自己的疑问一股脑儿全倒出来:“道长,我摸的时候总觉得心里没底,手也不听使唤,怎么才能像您一样镇定又准确啊?”道长笑着倒了杯茶递给我:“刚开始都这样,摸骨不光是手上技巧,更是心与知识的磨合。你心里装着的知识够扎实,手才能有底气。就好比你刚才摸颈椎,为啥慌?还不是对颈椎结构和病症了解得不透。多练,多琢磨,每摸一次,就把感受和知识狠狠揉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就有准头了。摸骨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探秘者,每处骨头都是藏着秘密的宝箱,用知识当钥匙,去开启精准诊断的大门。”

在后续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我就争着为病人摸骨。有一回,来了位年轻的小伙子,说是打球时摔了一跤,之后总觉得后背疼。我上手一摸,明显感觉到肩胛骨附近有些错位,可具体位置却又模模糊糊。我一边摸,一边在心里回忆肩胛骨受伤的案例,还小声嘀咕着相关知识,试图给自己壮胆。小伙子好奇地问:“哥,你这嘴里念叨啥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想你这骨头到底咋回事呢,放心,肯定给你弄明白。”道长在旁边轻声插话:“光自己琢磨可不够,得和病人交流。问问他当时摔倒的姿势,是正面着地、侧面着地,还是后背先着地?受力点不同,骨头错位情况天差地别,多掌握些细节,摸骨判断就多几分把握。”我忙问小伙子,小伙子回忆说:“我当时侧身飞出去,右边肩膀先着地的。”道长点头:“听到没,有了这信息,你就重点排查右侧肩胛骨和周边骨头,针对性去摸,别瞎忙活。”经过反复摸索,我终于确定了错位的大致位置,虽然不敢百分百肯定,但那种逐渐清晰的判断过程,让我成就感满满。

还有一次,是位中年大姐,长期伏案工作,浑身酸痛。摸骨时,我格外注意她的颈椎和腰椎。在摸颈椎时,我想起之前道长讲的颈椎与头晕的关系,特意多留意了相关部位,还仔细询问大姐有没有头晕的症状。摸到腰椎时,结合她久坐的习惯,我重点排查容易受损的几节。这一次,我发现异常的点比以往更多,心中暗喜,可向道长汇报时,却发现有些判断还是过于草率。道长耐心地给我纠正:“发现得多是好事,但下结论得谨慎。你觉得这儿有问题,得把上下游的骨头、经络、脏器都考虑进去,综合判断才行。人体是个精妙的整体,一处骨头错位,周边经络气血全受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诊断时得有全局观,别顾此失彼。”道长拿起桌上的人体骨骼模型,指着腰椎部位说:“你看,这腰椎要是有毛病,往上影响脊柱,往下牵连下肢神经,还可能波及盆腔脏器,得全盘考量。”

随着实践次数增多,我摸骨的手感愈发细腻起来。曾经那些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如今渐渐能被我捕捉到。手指触碰到骨头的瞬间,就像是开启了一场与身体的私密对话,骨头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它承受的压力、遭受的损伤。每一个小小的凸起、每一丝不寻常的缝隙,都像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而我,也从最初那个面对病人就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新手,慢慢变得沉稳自信,哪怕一时无法确诊,也不再慌乱,而是冷静思考,从各个角度去排查问题。

这期间,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摸骨结束,不管多累,都会把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从病人的体态、症状,到摸骨时的手感、发现的异常之处,再到自己初步的诊断思路,密密麻麻写满好几页纸。闲暇时,就翻出来和之前的记录对比,看看自己有没有长进,总结经验教训。有时深夜,我还会就着昏黄的灯光,对着那些记录苦思冥想,脑海里不断复盘,要是再来一次,我该怎么摸、怎么判断,想着想着,竟不知不觉迎来破晓。

在摸骨技艺逐渐精进的同时,我对病人的心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走进诊疗室时,眼神里满是无助与渴望,他们把信任毫无保留地交到我手上。这份信任沉甸甸的,让我越发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次摸骨,我都不再仅仅把它当作技术练习,更是一场给予希望的仪式。我会轻声安抚病人,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哪怕只是简单几句家常话,看到他们神情稍稍放松,我也觉得无比欣慰。

我深知,如今的我不过是刚刚跨过摸骨的门槛,离成为像道长那样的高手还差着漫漫长路。但这一路走来的点滴进步,就像黑夜里闪烁的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每一次新的体悟、每一回细微的成长,都让我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有朝一日,能仅凭双手,精准洞察病人的病痛根源,用正骨之术为他们驱散阴霾,还他们健康与活力,让这古老的技艺在我手中绽放新的光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