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年1月15日 泰国北部山区(2/2)
在解放军沉重打击之下,又迫于国际舆论压力,1954年,台湾方面无奈将李弥及6000多官兵及家属撤回台湾。1961年又撤走了号称第1、2、4军5000余人,将剩下的2500多精干官兵编为第3军和第5军,在段希文、李文焕等人带领下,依旧在缅甸山区坚持。
1965年,台湾方面曾命令该残部袭扰大陆边境,段希文明知以卵击石,抗命不从,台湾方面便怒而中断了原本微薄的支援,这支残军只能靠自己了。迫于生存压力,该部便利用山区的优势和此地的种植传统,开始大规模种植罂粟,从事利润丰厚的鸦片贸易,营造自身的“独立王国”,。
这支残军驻地周边情况十分复杂,除了缅共武装,还有掸族、克钦族、佤族等各少数民族武装,以及多支大毒枭的武装,几方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其生存环境很恶劣,尤其是缅甸政府军多次重兵围剿这支残军,该部奋起抵抗,打败了缅军,自己也伤亡惨重,双方坐下来展开谈判。
残军不愿加入缅甸籍,便于去年撤到泰国北部山区的大其力附近,依然以大规模种植罂粟维持生计,这儿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
泰国北部的地方武装十分活跃,泰国军队进剿多次,都被击败,便有意利用这支武装力量。最近据派驻情报员的可靠情报,该部正与泰国政府谈判,因此台湾方面专门派这个小组前来了解情况。
以前在九龙大牙那个破旧的“93狮”酒吧里,田之雄曾听黄大牙聊过关于93师的事情,不过黄大牙没参加过远征军,他是远征军回国后才加入的93师,对93师残部流落到缅甸的事也是道听途说。这次听谢达临一说,才完整了解了情况。
他不禁问:“既然是国军残部,国府当然应该负责到底,那把93师......哦,现在叫第3军、第5军了,都撤回台湾不就完了?”
谢达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说:“没那么简单!首先,剩下的这一部分人连官兵带家属,足有几千人,大多是云南人,这些人都不愿去台湾;其次,二十年过去了,以前二、三十岁的官兵现在都四、五十岁了,即便接回去也就该退役安置了;还有第三,缅泰边境紧靠云南,有这么一支成建制的队伍终究对大陆是个牵制,这也是国府乐见其成的。”
田之雄瞬间大悟,原来台湾既不想背上包袱,又想把这批残兵的剩余价值榨干,这......也太无耻了吧!
谢达临神神秘秘对田之雄交了底:“罗老弟,你是中二组的人,没什么好瞒的。我们此行的目的有三:一、评估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二、考察其对国府的忠诚度;三、尽可能阻止他们加入泰国籍。我们四个人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汇报对象,周少将自然是向国防部汇报,你们向“二组”及情报局报告,而我则要向士林官邸回禀。所以,他们听话则已,不听招呼,那只好自谋生路了。”
他们四人足足在曼谷待了三天,才有情报局曼谷站的人带着一个黝黑精瘦的人来,先坐车到清迈,一行人又换成跑“马帮”的装束打扮,在残军派来的向导和警卫护卫下,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步行前往第5军驻地。
泰国没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在每年6月至10月。尽管现在是旱季,气候相对凉爽,而且从地图上看,清迈离驻地直线距离并不算远,可沿途都是崇山峻岭,尤其是从清莱到残军驻地几乎全是热带雨林中的崎岖山路,让平时养尊处优的周仁俊、谢达临吃尽了苦头。尤其是又胖又壮的周仁俊,早就没了国军少将的派头,气喘如牛,差不多走一个小时就要歇半个小时,这让一行人足足走了三天。
终于,他们用尽最后的力气爬上一座大山,正在山顶极目远眺天边的蓝天白云时,听到了前边一声云南口音大喝:“啥子人,给老子站到!口令!”
虽然语气十分不友善,可对他们一行人来说,不啻于是天籁之音,终于到了!
领路的那个黝黑精瘦的人,是5军的闻参谋,他熟练地回答了口令。
山林深处有一个茅草棚,几个衣衫褴褛胡子拉碴的老兵从林子里钻出来,边与领路的参谋客气地打着招呼,边疑惑地打量着后面一行精疲力竭狼狈不堪的人。
田之雄注意到,老兵们手中的武器非常陈旧,五花八门,有美式“汤普森”冲锋枪、m1卡宾枪、美制春田式步枪,甚至还有一个人杵着一支“中正式”。其中两人穿着台军的卡其色训练服,脏得勉强能看出原先的颜色,大抵是十年前台湾运来的军装,另外三人干脆穿着颜色各异的便服,乍一看,就是一帮土匪。
军部闻参谋介绍到,“这几位都是台湾来的高官,专程来看望我们第5军的。”
出人意料的是,那几个老兵不但没有立正敬礼感恩连连,反而用不友善的目光上下盯着一行人,这让周仁俊有些不解。
周仁俊走上前,用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以长官的派头拍了拍两个老兵的肩膀,“弟兄们辛苦了!‘国府’没有忘记大家,特意委托我们几人前来慰问。”
两个老兵拧了拧肩膀,躲开手掌,仿佛很抵触周仁俊的故作姿态,什么话都没说,这让周仁俊有些尴尬。
参谋忙打圆场,站在茅草棚下,指着山下一条狭长的山坡地带上,掩映在云雾缭绕之中,星星点点散落的吊脚竹楼群:
“看,那边就是军部所在地,我们叫它——美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