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厌学生(二)(2/2)
看着眼前的景象,小虎和他的父亲都愣住了。小虎的眼中满是恐惧和后悔,那恐惧如同黑暗中的幽灵,紧紧缠绕着他;后悔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决堤。他紧紧地抓住父亲的手,声音颤抖地说:“爸,我不想这样,我想读书。”小虎的父亲也满脸懊悔,他拍着自己的大腿,发出“啪啪”的声响,仿佛在惩罚自己的无知:“都怪我,糊涂啊,差点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
离开小虎家后,博源又带着其他几个厌学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进入了模拟场景。
其中有个叫玲玲的女孩,她性格内向,平时在学校就很少说话,就像一只安静的小鸟,总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玲玲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每天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脸上写满了疲惫。父亲在外面打零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家庭的生计。玲玲的母亲一直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迟早是要嫁人的,这种传统而又狭隘的观念,像一把枷锁,束缚了玲玲的未来。
在模拟场景中,玲玲早早地辍学,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婚后,她每天都要操持家务,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做饭,然后洗衣、打扫卫生,照顾孩子和老人。生活琐碎而艰辛,她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社交圈子,只能被困在狭小的家庭空间里。看着曾经的同学都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在大城市里追逐梦想,她心中满是羡慕和悔恨。那羡慕如同毒药,侵蚀着她的心;悔恨的情绪在心中蔓延,让她痛苦不堪。
玲玲的母亲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流下了眼泪。那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滴在地上,仿佛是对自己错误观念的忏悔。她拉着玲玲的手,声音哽咽地说:“孩子,是妈妈错了,妈妈应该支持你读书,让你有更好的未来。”
还有一个叫阿强的男孩,他身材高大,却满脸叛逆,仿佛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敌意。阿强的父亲是个小商贩,平时忙于生意,很少关心阿强的学习。他觉得只要能挣钱,读不读书都无所谓,这种功利的观念,让阿强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在模拟场景中,阿强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跟着父亲摆摊卖货。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街上人来人往,但很少有人停下脚步光顾他们的摊位。阿强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一技之长,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他看着周围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心中充满了羡慕和自责,那羡慕如同火焰,灼烧着他的心;自责的情绪让他低下了骄傲的头。
阿强的父亲看到儿子的未来如此黯淡,心中充满了自责。他对阿强说:“儿子,爸爸以后一定多关心你的学习,你要好好读书,别像爸爸一样,只能做些小买卖。”
当最后一个学生和家长从模拟场景中出来后。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欣慰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了他疲惫的脸庞。这些学生和家长纷纷表示,一定会重视学习,改变原来的错误观念。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希望,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博源告别了这些学生和家长,走在回城里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就像一幅孤独而又坚毅的画卷。他深知,教育之路任重道远,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但他相信,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心去做,就能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那未来,如同远方的灯塔,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博源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