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树立正确认知(二)(1/2)
第188章树立正确认知(二)
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里,有这样两个小朋友,阳阳和乐乐。阳阳的父母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启蒙,从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读绘本,讲故事,那一本本色彩斑斓的绘本,就像一扇扇打开奇妙世界的窗户。他们耐心地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每晚的睡前故事时间,是阳阳最期待的时刻。在幼儿园里,阳阳总是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太阳,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小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喜欢提问,善于思考。而乐乐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对他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在幼儿园里,乐乐比较内向,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对学习新事物也缺乏兴趣,仿佛对周围的世界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这两个小朋友的成长轨迹,其实就是不同家庭教育下的缩影。博源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基础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孩子们在面对选择时,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一所小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校组织了一场绘画比赛,奖品是一套精美的画笔,那画笔就像闪闪发光的宝藏,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绘画的孩子。小明和小红都非常喜欢画画,他们满怀期待地报名参加了比赛。比赛过程中,小明发现小红的绘画水平比自己高,他担心自己拿不到奖品,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想在比赛结束后偷偷把小红的画弄坏。就在他准备动手的时候,他想起了老师平时教导他们要诚实、正直,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老师那温和而坚定的话语,仿佛在他耳边回响。最终,小明放弃了这个错误的想法。比赛结束后,小红获得了一等奖,小明虽然有些失落,但他还是真诚地向小红表示了祝贺。这件事说明,在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下,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博源还发现,正确的人生观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渐形成的。一个从小就接受积极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比如,在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里,有一位支教老师。这位老师像一位点亮希望之光的使者,经常给孩子们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鼓励他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老师生动的描述中,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山外那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老师的影响下,很多孩子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有的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有的想成为老师,像支教老师一样,为更多孩子带来知识的火种。他们在学习上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夜晚的灯光下,是他们专注学习的身影。虽然他们的学习条件很艰苦,教室简陋,书本破旧,但他们都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那坚定的步伐,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决心。
相反,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些问题家庭中,父母经常争吵,甚至对孩子实施暴力。在这样压抑而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变得自卑、孤僻,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们可能会觉得读书没有用,未来也没有希望,从而自暴自弃,走上错误的道路。比如,有个叫小刚的孩子,父母长期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小刚在学校里也变得沉默寡言,成绩逐渐下滑。他开始和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学会了抽烟、打架,原本美好的未来被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博源认为,要减少学渣的出现,唯一的渠道就是抓好基础教育。只有让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