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黄河岸边一顿饭(1/2)
郑州知府面带歉意地对张好古说道:“张大人,实在不好意思啊!郑州虽然处于交通枢纽之地,但今年收成不佳,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拿来犒劳军队了。所以,我们只能准备了两口大猪,还望张大人不要见怪啊!”
张好古听后,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毕竟人家知府已经尽力了,自己却没有什么合适的礼物回赠。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知府大人,您太客气了。我这次出来匆忙,也没带什么特别的礼物,总不能还是送罐头吧!这一路上都送罐头,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啊!”
那知府连忙摆手道:“张大人言重了!其实,我早就听闻张大人您才华横溢,尤其在文采方面颇有造诣。不知张大人是否愿意赐我一幅墨宝呢?”
张好古一听,顿时有些尴尬。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字实在拿不出手,可要是拒绝的话,又怕被知府认为是瞧不起他,这可真是左右为难啊!不过,他转念一想,字写得不好,那就用文采来弥补吧!大不了再“借鉴”一首诗就是了。
于是,张好古定了定神,拿起笔来,在宣纸上写下了“渡黄河”三个字。然后,他故意装作思考了一会儿,接着便笔走龙蛇,迅速地写下了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那知府定睛观瞧,只见这字虽然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丑陋,但诗却是一首好诗啊!尤其是头两句,将黄河咆哮的真实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如在眼前。而后两句,或许也是张好古自身经历的写照,他刚刚从诏狱中出来,那可是个九死一生的地方,能有几人能从那里活着出来呢?如今虽然未能官复原职,但好歹保住了官身,这诏狱的风险可不比黄河之险低多少,同样都是让人几乎难以存活下来的地方,也难怪张大人会有如此感慨。
知府不禁啧啧称奇,再看看人家张大人,写诗就如同喝水一般轻松自如,反观自己,虽然也喜欢写诗,可往往是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半天,却连一句像样的诗都憋不出来。
知府又将这首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字确实是丑了些,但并不影响阅读,而且这诗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知府赶忙满脸堆笑,对张好古谄媚道:“好诗啊,好诗!下官早就听闻张大人写诗的功夫堪称京师一绝,不但写得快,而且写得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接着,知府又与张好古聊起了一些关于珍藏诗作之类的话题,极尽恭维之能事。
这知府显然对张好古的过往颇为了解,如今关系逐渐熟络起来,虽然不敢断言日后张好古是否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只要他不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便也算是一桩幸事了。
张好古年纪尚轻,却已有如此成就,着实令人惊叹。想当年,他在进入诏狱之前,可是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四品官员呢!虽说如今被削去了一级官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潜力和前途。毕竟,他还如此年轻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