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工业雏形(2/2)
古代先人比后世的人笨吗?
错!
他们只是少了一千多年的见识罢了。
真要说到发明创新,艺术审美,职业道德。
后世心浮气躁的君子们,拍马都赶不上!
看到冶铸司合理有效地将二者量产事宜拍板定项,快速推动下去。
旁听的宇文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就是原始的工业制造能力。
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环掉链子,都可能导致量产失败。
冶铸司。
就是寄托了宇文衍无尽期望的工业种子。
他希望有一天,孵化出的工业雏形,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推动华夏民族进一步腾飞。
让华夏文明愈加璀璨夺目,传扬四方!
大事商定。
綦毋干将,冶子,以及一众工匠着手忙碌起来。
綦毋怀文陪同宇文衍前往机械署的“华夏车工坊”。
自从四轮马车研制成功后。
车工坊就开始尝试批量生产。
首批十辆四轮马车售卖,在京城引发轰动。
豪华配置,一万贯的价格,直接将逼格拉满。
成了贵族豪门彰显身家地位的奢侈品。
短短几个月,车工坊就接到上千辆的订单。
而且,全部都是预付一半车款。
以车工坊的量产能力,一个月最多生产百来辆。
哪怕要等上一年的时间,依然阻挡不住土豪购车的热情。
车工坊的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豪华四轮马车的同时。
四轮货车,城市公共马车,手拉黄包车的研制也没落下。
如今。
三款样车已经下线,等待皇帝的验视。
比起豪华的四轮私家车。
货车主打一个简洁实用,车架上安装一个拖斗即可。
有封闭留口的运粮车,以及后开门的货厢车两种。
货厢车开几个窗口的话,还能改造成客车。
车辕空间能容纳两至四匹马拉车。
“陛下,这些货车很实用,运货量是两轮马车的三到四倍。”
綦毋怀文看着这些已经通过各种测试的货车。
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宇文衍这里瞅瞅,那里看看。
还钻到车下查看底盘情况。
听了綦毋怀文的话,也是频频点头。
四轮马车肯定具备传统两轮马车所没有的优势。
否则的话,宇文衍也不会大费周章的去折腾。
目前。
唯一的痛点就是,对路况要求高,只适合走长安至洛阳的水泥路。
城市公共马车也是采用厢式结构,侧方开门。
车厢偏长,有二十个座位,也是两至四匹马拉车。
这些四轮马车能够制造出来,宇文衍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
也就是四个轱辘顶个车架,再加上车厢的事情。
造车没什么难度。
倒是车辆所用到铁制零件,板簧减震,刹车等,需要一定的技术。
宇文衍在车工坊内部试车的水泥路上。
亲自驾乘,体验了一下这些四轮马车。
总体感觉挺不错的。
特别是公共交通马车,有些乘坐后世公交车的感觉。
至于人力车。
那就更加没有难度了。
两轱辘加一个坐人的座位,再装一个可收缩的顶棚就齐活了。
车工坊近几个月来,在京城投放了百余辆。
长安城内。
已经可以看到奔跑的人力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