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近炸引信和全面武装计划(1/2)
近炸引信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即当无线电波照射到运动物体时,反射回来的波会发生频率变化。
具体来说,当炮弹飞向目标时,引信会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
由于炮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多普勒频移。
通过测量这个频移,引信可以计算出与目标的距离,当目标越来越近时,频移会变得越来越强,当频移达到预设的阈值时,引信就会触发,引爆弹丸。
近炸引信最早是作为海军舰炮防空使用的,但是在对陆地作战当中,同样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之所以二战时期,近炸引信在陆地作战当中不出名的主要原因,是拥有其的美国军队,严格限制了近炸引信的使用范围。
要求必须在远离陆地或本土防空作战当中才可以使用,为的就是防止近炸引信这一黑科技落入到其他国家手中。
美国陆军用上近炸引信,还是在1945年。
虽然近炸引信杀伤效果极其惊人,但是其此时也拥有很多缺点。
首先是故障率问题比较高,安义自己生产的近炸引信故障率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尽管故障率如此惊人,但是由于近炸引信极强的作战效果,所以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故障范围。
当然,安义也有减少故障率的方法,那就是直接从光明之树那里兑换近炸引信,这样故障率会低很多。
只是需要消耗的能量比较多而已。
另外一点自然是其的成本。
即使可以进行规模性生产,一枚近炸引信的造价也是极其高昂的。
一枚近炸引信的造价大约相当于半支莫辛纳甘步枪。
也就是说,两枚近炸引信的造价就已经可以用来制造一支莫辛纳甘步枪了。
此外,由于科技的限制,近炸引信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使用近炸引信的火炮口径必须是大口径火炮才可以。
火炮口径不超过120毫米的火炮是无法使用近炸引信的。
主要是因为近炸引信内部的无线电设备体积较大,在造出来之后,近炸引信整体的体积并不会特别小。
因此,155毫米榴弹炮是陆军火炮使用近炸引信的最低要求。
而为了适应进攻作战时近炸引信的使用条件,所有使用近炸引信的155毫米榴弹炮都不是牵引式火炮,而是自行火炮。
安义为麾下炮兵部队装备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使用的装甲底盘,就是t-34的坦克底盘。
这样子,自行火炮和坦克由于使用同一种坦克底盘,可以减轻后勤压力和制造压力。
相对应的,其他口径的自行火炮,使用的基本上都是t-34的坦克底盘。
……
光明之域,杰列科城,中央议事厅。
“我不同意这个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