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问道红尘 > 第231章 只需一言(上)

第231章 只需一言(上)(1/2)

目录

赵典的造反之路,出乎意料的顺利。

入主京城第一日,他便处决了太子赵乐,准备在三月初三登基,同时尊皇帝为太上皇。

当了太上皇之后,已经死了的人才能真正死。

明日便是三月初三了,远在游江郡的王妃被高升护送到了京城。

祝双儿等在渡口迎接,见段灵芝与一队边军下船之后,便走上前抱拳道:“见过王妃,王妃随我进宫,高校尉与诸位弟兄可直去禁军大营,殿下已经都安排好了。”

高升重重抱拳:“属下遵命。”

段灵芝也笑盈盈转头,笑道:“多谢高校尉一路护卫,你起了个好名字。”

高升惶恐不已,身子又弯了几分:“王妃折煞属下了。”

片刻之后,祝双儿便领着段灵芝登上一艘飞舟。

此时就只有段灵芝与祝双儿两人,于是段灵芝便问道:“老皇帝还活着?”

祝双儿摇头道:“老东西不愿给殿下留个好名声,在殿下进京之前便咬断舌头自尽了。”

段灵芝深吸了一口气,又问:“赵乐真死了?”

祝双儿再次摇头:“没有,我与道衍主杀,但国师临终前,劝了一句毋杀,殿下听了国师的。昭告天下赵乐已死,那赵乐即便蹦跶,也没有蹦跶的名声了。”

背上杀兄恶名,那这个兄长真的死了与否就不重要了,即便活着也是死了。

此时段灵芝低头看了一眼繁华依旧的玄风京城,呢喃一句:“你们殿下是不是要在登基伊始便御驾亲征?”

祝双儿叹道:“还是王妃去劝劝吧,我与道衍都劝了,殿下就是不听。我们都觉得,刚刚即位,是要先稳固江山人心的。要是一登基便对着四方出兵,即便殿下不在乎被人说是穷兵黩武,朝野也不会安定的。”

但段灵芝却笑着摇头:“双儿,我问你,整顿吏治民生,要见成效需要多久?”

祝双儿闻言一愣,想了想之后,沉声答复:“那恐怕至少得数年光阴才能初见成效吧?”

段灵芝又问:“那你觉得,要怎么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玄风百姓觉得殿下当上这个皇帝是对的?或者是,殿下擅长什么?”

此刻祝双儿哪里还听不明白,于是沉声道:“唯有武功。”

段灵芝笑着点头,“是啊,唯有武功。赵乐治下确实吏治澄清、国库充盈。比文治,殿下虽然不弱于赵乐,但短时间内殿下是比不过赵乐的。所以殿下急需一场胜利的御驾亲征,来稳固朝野人心。”

祝双儿长叹一声,呢喃道:“那这次用什么理由起兵呢?”

段灵芝淡然道:“简单,我很早就交代殿下了。先派出使臣,与当年未臣服玄风或是没来得及做选择的国家重新修好。”

上次朝野动荡,一来是赵典的依仗没了,老皇帝想要制衡外戚。二来是师出无名!许多将士都不知道为什么打这场仗。

那这次,就得师出有名了!

辱我玄风、杀我使臣,大军岂有不出之理?

与此同时,国师住所起了一座新坟,将来这里会被造成一处陵园,就叫国师坟。

外界传闻已死的赵乐,此时却披头散发的站在坟前,而传闻中杀人的赵典,半跪在坟前烧纸。

赵乐被关押此处好些天了,虽然好吃好喝伺候着,但他却是一天比一天憔悴。

此时赵乐望着半跪烧纸的赵典,讥笑不已:“生父死了,一滴眼泪都不掉。国贼死了,却跪地烧纸。”

赵典淡淡然答复:“不杀你是因为国师临终遗言,你我没什么仇恨,所以不杀便也不杀。明日之后你去哪里都行,盘缠我会给足你的。”

赵乐深吸了一口气,转头看了一眼远处站立的几人,一股子无力感顿时涌上心头。

独孤敏敏、道衍、卓定风,甚至连之前倒戈于他的莫少保,也从来没有真心追随于他。

他连退三步,呢喃道:“为什么?”

赵典拍了拍手,站直身子,轻声答复:“天地将变,瀛洲会是战场。若只守着我们这一亩三分地,将来打起来我们只能是待宰的羔羊。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出击,一统瀛洲整备资源,以待日后大战!”

赵乐嗤笑不已:“就算将来开打了,对方全是炼气士。你就算真的做到了一统瀛洲,我们的将士肉体凡胎,怎么与那些炼气士打仗?那与送死,有什么区别?”

赵典也懒得解释,只淡然道:“是去是留,你自己决定吧,我要准备登基事宜了。对了,你的生母我与我母后谁都没动,是她知道你被斩消息之后自尽的。”

就好像说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没有半点儿情绪波动。

赵乐却咬着牙,怒道:“赵老四!你几时才能不这么绝情?”

赵典闻言,笑着摆手:“这辈子,估计难喽!下辈子我尽量。”

走出去几步,赵典淡淡然开口:“大姐、师兄,国师所留的人就交给你们统领了,将来西征路上,凡有仙家敢暗中阻拦,灭了便是。”

独孤敏敏与卓定风齐齐抱拳:“遵命。”

但独孤敏敏又说了句:“若有金丹宗门阻拦呢?”

赵典笑道:“我自有办法。”

说罢,他又冲着道衍说道:“路线由你制定,第一仗我必御驾亲征!至于莫少保,你是国师最器重的弟子,使臣由你去选,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别活着回来。届时他们的父母妻儿皆由朝廷照顾,按他们所去国家大小封爵,可世袭罔替。”

不多一会儿便走出了国师原本的府邸,外面早就站满了人,看样子是文武百官都在了。

呦呵?这是要逼我做什么吗?

赵典扫了一眼,武将都熟,文臣大多是生面孔,相较于从前的,都很年轻,站在最前面的也不过四十余岁的模样,想来都是这几年赵乐提拔的。

他才不理这么多人来所求为何,只淡淡然一句:“谁在执掌中书?”

话音刚落,一个两鬓略有白发的中年人站了出来,抱拳道:“中书令张希,拜见殿下。”

赵典扫了他一眼,又看了其余战战兢兢的文臣,而后淡然道:“张希,你负责草拟退位、即位文书,明日就要用。其余诸位臣工,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便好。我赵典再如何暴戾,从前当了十几年太子,也从未滥杀过任何无过臣子吧?”

说罢,张希恭恭敬敬点头:“臣领命。”

赵典点了点头,多余的一句话都不说,转身就走。

不过此时,张希却猛的抬头,沉声道:“殿下!今日诸位大人来此,是来求殿下一事。”

赵典这才转头,笑盈盈问道:“何事?”

张希沉声道:“殿下即位已是既定事实,但太子几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既然太子已死,能否……能否使其以太子身份下葬?”

赵典面无表情,转头看向那些武将,“你们也这么想?”

为首一位老将军率先开口:“殿下,老夫我不这么想,我们这些当兵的都不这么想,赵乐这小子这几年没少折腾我们。”

赵典一乐:“那你们干啥来了?”

老将军干笑一声:“殿下,虽然他没少折腾我们,但老百姓过得没有比先前差,所以我觉得给个名分,也没啥吧?”

赵典望着眼前乌泱泱一片人,突然说道:“跟张希与冯老将军想法一致的别动,有不同想法的站到最前面来。”

此话一出,人群略微躁动,但还是有几个人站到了最前面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