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丽莎是谁呢(2/2)
吕克继续说:“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召集一批着名设计师、装饰师,要他们把卢浮宫改建成宫殿,于是,中世纪防御工事风格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豪华典雅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皮埃尔·莱斯科联手“国王雕刻师”让·古戎,打造了专为国王亨利二世举办舞会的女像柱大厅,又名卡娅第德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这里现为《狩猎女神狄安娜》《沉睡中的海尔玛弗狄忒》等希腊时期雕塑的收藏场所。之所以叫女像柱大厅,是因为大厅尽头的四尊女像,头支撑起上方的乐师席,仿佛在随头顶乐师们的演奏而翩翩起舞,薄纱长裙随着曼妙的舞姿轻柔地拂动。与雅典卫城厄勒克西奥神庙女像柱有着其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她们都出自古戎之手,也见证了卢浮宫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
1595?1610年,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作为大规模城市改造的第一步,兴建了连通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水畔长廊,即花廊。到了路易十四时期,一切都不一样了——王权在“太阳王”的统治下达到巅峰,他以油画、素描、工艺品和古代文物为主的大量藏品构成了卢浮宫收藏的核心部分,将收藏数从150件扩充到2000多件,普桑、伦勃朗、凡·戴克的作品都被收入囊中。路易十四的多项改造计划也对卢浮宫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令建筑师对宫殿东立面以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加以改建;并为母亲“奥地利的安妮”装饰了夏季房间。”
四人从卡娅第德厅穿过狄安娜厅,到达德农馆0层22?28展厅,吕克继续说:“这里就是路易十四为母亲修建的新寝室,朝东面向花园,十分凉爽,人们可在此欣赏到细腻精致的雕刻和美轮美奂的画作。1799年,大革命时期,古代雕塑进驻这里,太后往昔的避暑之隅被改造成古罗马雕塑作品的长廊。路易十四还兴建了今德农馆1层东面走廊中的阿波罗画廊——就在安妮的夏季房间楼上。
从夏季房间走楼梯向上,经过路易十四的接见厅、阿波罗圆厅,向东即是装饰得富丽堂皇、淹没在一片耀眼金红色的阿波罗长廊。整个长廊的装饰都围绕太阳神而展开,穹顶是以太阳运行为主题的画作,有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景色、黄道十二宫的图案以及随农时变化的四季景象;拱顶中央的《阿波罗征服巨蟒》为整个空间注入了热血与激情。当年用来举办舞会和庆典的阿波罗画廊,如今陈列着数百件王室顶级珠宝、器皿,这些珠光宝气的藏品与金碧辉煌的殿堂相得益彰,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路易十五的王冠。
克洛吕斯庄园现今还保留着达芬奇生活的模样,在克洛吕斯庄园与昂布瓦兹城堡地下通道相连,弗朗索瓦一世通过这条秘密通道,与达芬奇会面,国王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对这位老艺术家非常依恋,甚至称达芬奇为我的父亲。达芬奇给国王留下一幅珍贵的画作,就是罗浮宫博物馆镇馆之宝蒙娜丽莎。
几个世纪以来,蒙娜丽莎那着名的神秘微笑一直令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自2005年起,在议政厅展厅中央,为单独陈列《蒙娜丽莎》而专门设计了一面展墙。这幅画不是画在画布上,而是画在用杨木制作的木板上。久而久之,木板上出现了一条条裂纹。出于保护作品安全和避免变质老化的需要,画作被放在一个透明的安全保护展柜中。为了避免画板继续因环境因素而受损,展柜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均在严格控制之下。
蒙娜的意思是已婚的妇女,丽莎是谁呢?这位年轻的女子是佛罗伦萨布商弗朗切斯科·戴尔·乔孔多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被达·芬奇戏称为“乔孔达”,意为“幸福”。蒙娜丽莎用她那传奇的微笑看着观者,她身后有一片秀美的自然风景,向远方延伸而去。达·芬奇捕捉到蒙娜丽莎转向观者的那一刻,正是这种自然的体态,让画作有了生命的动感。除了人物表现力外,达·芬奇还运用了一个称作“晕涂法”的高超绘画技法,薄薄的颜料一层层叠加起来,营造出柔化朦胧的轮廓,打造出如此唯美迷人的效果。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