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 第491章 案情铺开

第491章 案情铺开(2/2)

目录

阵法的存在,简化了仓促临阵时思考过程,也弥补了普通士兵临阵时难以指挥的缺点。

主帅只需要根据面对的形势,灵活的选择军事预案,那么就能做出最冷静理智的选择。

或者换一个说法,这就和做数学题一样,完全可以提前预备几套方程式,遇到熟悉的题型往上套就行了。

那些士兵只要平时严格的按照阵法训练,习惯自己的进退顺序和攻击轮次,不需要复杂的指挥,也能组织出精妙的进攻。

如此一来,依靠平时精心琢磨的军事预案,在临阵的时候以有备打无备,就有能表现出一流的水准。

当然,这种打法最怕的就是遇见同类的高手。

这也是为何有些话本中,会有某某敌人布阵,然后有个高人登高一望,接着指点从某门入某门出,轻松打垮敌人的原因。

因为那种会用兵的大家,看你兵力布置,阵型方位,就能大概算出哪里是主攻、哪里是侧翼,预留的后撤路线又是何方。

若是被敌人根据布阵提前识破了其中的变化,自然就把军事意图全都暴露了。

到那时,就得各逞所能,好好的斗一番了。

裴元和齐彦名一番话说下来,只感觉收益匪浅。

只是他对阵法暂时也没有太多的思路。

送走齐彦名后,裴元就琢磨起来,不知这个时代是否野有遗贤,有没有什么擅长兵法的大家等待拐骗

裴元在连绵的泰山谷地中躲了数日,这数日工夫,已经让张永遇害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消息第一时间入京,传到了朱厚照耳朵里。

朱厚照闻言大怒,立刻责成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联手办理此事,又让东厂提督张锐派人秘密侦缉,就连此刻在山东的谷大用也接到了内廷来的公文。

那些刚刚大出血喂饱了张永的山东本地官员更是气的咬牙切齿,一心要把那袭杀张公公的贼人找出来。

但是愤怒归愤怒,他们还是很清醒的。

这么大的案子,哪是他们能轻易沾手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麻烦变成自己的麻烦。

于是尽管知道案情急切,除了倒霉的东平州知州不好甩锅,亲自去带人去护住现场,其他人都紧密关注,不置一词。

等到京中负责会审的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官员组团南下抵达现场,都已经是五日后的事情了。

裴元听到这般情况,也是叹为观止。

那些尸体横七竖八的扔在官道左右,虽说是被撒了些石灰粉防腐防臭,但是八月的天正是酷热的时候。

许多尸体都鼓胀炸裂,爬满了蛆虫。

刑部带队的是一个主事,都察院带队的是一个佥都御史,大理寺难得有点活干,这次来的是大理寺少卿。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官员随行。

因为此次的事情太大,死的是个内相,已经不是让那些吏员小官随便敷衍一下就成的了。

几位主官当着许多山东本地陪同官员的面,也只能强自镇定的上前,查看现场。

结果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官员,看到那惨烈的现场,闻着那入鼻的恶臭,无不脸色惨然,目光躲闪的离开。

等大佬们适当的表过态之后,自有法三司的官员、吏员入场,开始勘查现场。

当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正式进入伏击现场查勘,只是看了一眼,那些法三司的官员吏员,以及山东本地的官员,就心头沉甸甸的。

因为目之所及,小半的京军尸首身上,都乱七八杂的插着弩箭。

他们之前也想过会有各种可能,比如说张公公这一路收钱,引动了附近的盗匪垂涎,毕竟财富动人心,那些盗匪也不知道张公公的地位权势,未必就有敬畏之心。

真要是为了那大笔钱财干这一票,也是说得通的。

可是动用了大量弩箭就不一样了。

这里面的含义可太值得警惕了。

那些官员、吏员们默默的检查着情况,谁都不敢表现得太过出挑。

没多久,详细的情况就摆到了几位主官的案头。

张永这次南下带着的二百多京军锦衣卫全部被格杀当场,不少人死状惨烈,经过这几日的暴晒后,更是难以收拾。

张容的尸体被整个斩做两截,张永的脑袋被割走,只能通过下体特征以及体型、衣着判断出这个老公公就是张永。

现场被打理的十分干净,没有贼人的尸体留下,除了那些嵌在尸体上的弩箭不好收拾,其他的兵刃之类的已经全部被收走。

看到这些情报,几个主官互看了几眼,都没吭声。

单纯从纸面上的情报来看,这伙贼人对张永一行的攻击,简直是碾压性的。

二百多精兵没人逃出就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而且对方还犹有余力的收拾干净了现场,才从容离开。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玉反应最快,说道,“也就是说,这支贼人不但猖狂至极,而且现在的实力仍旧强横”

刑部主事陈旻也明白了宋玉的意思,他们这些人从北京来查案,身边也不过带了两百多兵马护卫。

虽说他们现在还对整个案子一无所知,但要是那贼人以为他们查着什么了,想要一不做二不休

那他们岂不是也处在危险之中。

陈旻立刻脱口道,“贼人凶顽,应该从山东都司要人,以备不测啊。”

大理寺少卿拿起文件展示给二人,又重重的点了其中一行,沉声道,“他们用了大量的弩箭,为了稳妥,还是从外面叫人合适吧。”

宋玉也意识到了大理寺少卿是在怀疑有山东本地的卫所兵参与其中。

于是,他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在场的山东官员,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本官当然愿意相信山东都司与此事无涉,但是为了洗轻本地卫所的嫌疑,还是从外面调兵来协助调查更好。”

在座的山东按察使脸色不太好,询问道,“那以你之见,该从何处调兵。”

宋玉便道,“天津三卫也在山东按察使司的管辖之下,又与此案无关,便从三卫调集人手,让三位指挥使前来协助查案如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