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336章 关键的引力隔层处理,迫不及待,马

第336章 关键的引力隔层处理,迫不及待,马(2/2)

目录

温树茂被夸了一句,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实际心里想的是,幸好准备了好几个小时,还去看了很多原来的资料,否则不一定能讲的这么清晰。

现在得到张硕的一个赞叹,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那可是张硕啊!

有多少人能得到张硕的肯定这都可以说是荣誉了。

张硕听的非常认真,中途也会针对不懂的地方发问,就像是个吸收知识的海绵,只要内容讲出来就能吸收进去。

实际上也是如此。

温树茂讲的一些关键内容,都能帮助提升任务进度。

一上午过去,温树茂都口干舌燥了,任务进度提升到了19%。

张硕盯着任务进度,还是感到有些不满意,19%看起来很多,但要知道,材料制备流程、每个流程对应的作用,再包括底层的一些理论逻辑、想法等,都已经说完了。

换句话说,研究基础内容都加在一起,也只把任务进度推到五分之一。

在一起用餐的时候,张硕和温树茂面对面坐着,忍不住感叹一句,“以这种材料为基础,短时间要研发出符合混乱力场研究组需求的材料……不容易啊!”

“额”

温树茂闻言,不禁嘴角抽搐。

什么容易不容易的,根本就做不到!

最少,他以及他的团队,再扩展到材料室,肯定是做不到的。

……

短时间要做到很困难,但并不代表做不到。

张硕甚至可以一口气‘氪币’到任务完成,但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材料的研究不像是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不止是问题本身,研发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研发过程发现的某个点,比得到材料本身还要重要。

张硕认为,任务进度不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需要改进的点比较多。

另外,理论机制也不完善。

后面一点是当然的,若是有完善的理论机制,材料的研究就会变得很容易。

现实是,大部分材料研究都要靠经验积累,甚至是靠运气。

到了下午的时候,他继续让人帮忙讲解,不止是温树茂一个人了,团队的其他人也帮忙说了很多内容。

固相反应法以及和其他制备材料方法的对比;制备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详解;研发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分析,等等。

整个材料组的人都发现,张硕不是要简单的了解,而是要深入的去理解,甚至去理解材料研发背后的想法。

“但是,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

“这个材料研发有孟工,好像其中一个关键步骤还是孟工的提议,但只是运气吧”

“还能有什么科学支持材料研究要是有完善的科学支持,就用不上我们了……”

“……”

张硕可不是要探究科学理论,他主要想找一些关键的点,可能会对于材料性能有促进的点。

他发现了一个有改进空间的位置,马上对温树茂说道,“你们的制备方法中,前期的准备都是为了让配料分布更均匀,对吧”

“可以这么理解。”

温树茂点头道,“在固相反应法中,前期材料混合、研磨过程非常重要,混合的越均匀、越充分,所制造的材料性能越好。”

“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希望能以单质原料来称重混合,但成本太高了,后来还是选择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以及碳酸盐等原料,按照固定的配比……”

“在玛瑙研钵中,进行混合并充分的研磨……”

“这种方法……”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表达材料混合研磨过程的重要性。

张硕仔细想了想,说道,“你们能不能再制备一次这个材料”

“经费方面不用担心,直接打报告申请就可以,填上我的名字。”

“这不是问题。”温树茂马上道,“上级要求我们全力配合,经费早就考虑到了。”

他继续问道,“是重新制备一次”

张硕说道,“到混合研磨的步骤就停下来,然后把材料真空封装,我会让人把材料取走,到另外一个机构处理。”

温树茂有些不理解,但还是马上交代了下去。

张硕想到了朱贵团队。

朱贵团队是研究周期性引力隔层,‘无形的门’可以对材料进行分子式拆分。

若是让制备好的材料通过‘无形的门’,就可以达到原子级别的混合程度,比单质材料混合研磨效果还要好。

有了这一步骤,所制造出的材料性能肯定会得到提升。

具体提升多少,还是要实验来检测。

这也算是另一项实验了。

温树茂团队以及材料实验室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制备材料的工作交代下去以后,仅仅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初步的准备。

相关部门配合拉走了封装好的材料,并直接运送去了朱贵团队的实验基地。

朱贵团队对材料的处理,只需要大概一天时间,因为他们的团队也在首都,而第二天就要进行新一次实验。

大概到第二天下午,处理好的材料就能运回来了。

在材料运送回来以后,温树茂团队马上进行后续制备流程。

张硕全程参与整个制备过程。

在材料制备的过程中,会帮助对于材料制备理解更深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步骤,并现场把其和理论、口头上的解释结合在一起,同样可以让任务进度获得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结合‘氪币’带来的灵感效果,知道哪一个步骤有需求改进的地方。

整个制备过程耗费了大概五天左右。

温树茂团队的实验室并不是一直在忙,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主要是一些过程的等待,以及材料晾晒或其他处理需要耗费时间。

最后一天上午,伴随着材料烧结完成,随炉冷后,就得到了最终的材料样品。

“拿去检验!”

温树茂马上交代说道,他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

如果是常规的制备流程,他对于材料性能根本没什么期待。

但是,过程中有了‘其他机构处理’。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机构,但运回来的材料看起来‘更精细’了。

温树茂对于这个过程很好奇,可也知道其中牵扯到一些保密性的问题,就只能把疑惑憋在心里。

现在对于最终得到的材料进行检验,也能帮助了解一下‘新处理过程’的作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