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打破囚笼(1/2)
大明实行的是两京制,陪都的名字很好听,但远离政治和权力中心的代价就是被边缘化。
南京的一套小朝廷就是如此,发展到后面,甚至成了斗争失败的官员收容所。
或是给某些官员增加资历的地儿。
既然被边缘化了,许多死心的官员流连于秦淮河畔,也留下了无数牢骚。
景王和陈铮就在蒋庆之身后,陈铮眸色复杂的看着那些内侍,说:“都是一群可怜人。”
官员们还能享乐,这些内侍宫女却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洒扫,清洗……就如同后世打螺丝流水线上的工人,麻木的度过一天又一天。
人群分开了一条道,一个老迈的内侍缓缓走出来,脚步蹒跚。
“奴婢叶松,见过伯爷。”
蒋庆之按捺住欢喜之情,问:“图纸在何处?”
“就在宫中。”叶松抬头,“当年三宝太监在南京养病,京师那边攻讦不断,说宝船出海耗费巨大,于国于民无益。郑和哗众取宠,迎奉君王……”
景王身体一震,“哗众取宠?”
陈铮说:“成祖皇帝去后,郑和一力坚持出海,就如同今日的长威伯,一力坚持新政。不同的是,郑和成了狄青第二,而长威伯却一路披荆斩棘……”
狄青!
这是士大夫们的刀下亡魂。
前宋以文制武,仁宗想破个例,便让狄青执掌枢密院,引发了士大夫们的反弹。一波攻击后,暗示狄青自己滚蛋。
狄青自然不会滚,于是就悲剧了。
“京师的攻讦让郑公公颇为焦虑不安,他担心船队再无出海的机会,病情越发严重,京师那些人甚至说他有不臣之心,意欲在海外称王……”
叶松干咳着,喘息了几下,“郑公公对身边的内侍说,看来,咱是挡着了那些人的道,若是不让道,定然会死无葬身之地。咱死了不打紧,船队出海不能停。一旦停了,那大海,就不再属于大明。”
“为何不能停?”景王终于忍不住问道,“暂且停一阵子,虚与委蛇,寻机再出海不成吗?”
叶松不懂,“奴婢也不知。”
徐承宗说:“兴许是担心海外势力生变吧!”
蒋庆之叹息,“十年陆军,百年水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需停几年,什么无敌水师……都成了软脚蟹。”
景王喃喃的道:“难怪当年郑和每隔一阵子便要出航,原来如此吗?”
“大明的龙旗必须时常飘荡在大海之上,出现在那些海港之中。”蒋庆之说:“威权来自于存在,当大明水师消失后,便会有其它势力来填补这个力量空缺。等大明再度出海时,便会遭遇这帮强敌。”
“你停滞不前,乃至于大步后退,而别人却在积极进取。此消彼长啊!”蒋庆之说。
“佛朗机人!”景王说:“大明撤回来了,大海之上就出现了力量空缺,佛朗机人从西方而来,迅速填补了这个空缺。此刻大明再想纵横四海,控制大海,就得先击败这个强大的敌人。”
汪岩都明白了,唏嘘道:“若是宝船一直维系着出海宣威,哪有佛朗机人什么事儿。”
当年广州外海的两战,若是换了郑和的无敌舰队,能把佛朗机人打的满地找牙。
这是大明的决策失误,由此引发了后续数百年中原王朝的海权没落。
而最终,覆灭这个封建王朝的敌人也来自于大海之上。
“利益来自于海上,危险也来自于海上。”蒋庆之说出了郑和的那句话,“一切都还来得及。”
葡萄牙人曾准备大举东进,把自己的无敌舰队开到东方的海岸线上,征服这个富庶的令人流口水的丝绸之国。
但广州外海的两次海战,让葡萄牙君臣犹豫了,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否则……蒋庆之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就彼时大明官兵的尿性,一旦遭遇了葡萄牙经验丰富的陆军,会是什么结果?
连特么倭寇都能把他们打的满地找牙,能有什么结果?
蒋庆之不寒而栗,觉得那是上天给大明的最后机会。
若是彼时大明君臣能从那两次海战中看出危机,发动革新,这个中央之国依旧能傲立当世。
可惜,彼时的大明君臣忙着内斗,忙着争权夺利,君权和臣权犬牙交错。双方看似言笑晏晏,很是和睦,暗地里恨不能把对手一巴掌拍死。
可以这么说,有历史记载以来,君臣之间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便是大明。
从立国开始,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就没中断过。
臣子们想要恢复前宋时的境遇,也就是虚君。
——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是老赵家的承诺,从此,臣权破天荒的第一次压倒了君权。
直至那个放牛娃走进了皇宫,俯瞰着这个天下,轻蔑的道:“一群猴儿,也敢蔑视君王吗?”
于是他举起长刀,用杀戮,用剥皮实草,牢牢的压制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士大夫们。
可惜,此刻儒家羽翼已丰,帝王看似强横,但出了京师,整个天下的主人依旧是士大夫们。
看似残暴的剥皮实草,实则是帝王无力控制的产物,更像是无能狂怒的发泄。
蒋庆之明悟了。
他甚至感受到了一些朱元璋当年的愤怒。
一位开国雄主,雄心勃勃,自信满满的指点江山,本以为轻而易举,谁曾想一拳打去,就如同打在了棉花堆里,难受之极。
这个天下啊!
必须要来一次彻底的革新。
图纸就藏在一间偏殿里。
“当年郑公公把图纸给了身边的内侍,那内侍便留在了南京宫中。他收了个义子,义子收了个徒弟,那个徒弟,便是奴婢的义父。”
一个看着有些破旧的木箱子,打开后,里面是几卷海图,
蒋庆之拿起一份卷轴,打开后,眸子一缩,呼吸一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