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初见皇帝(1/2)
第11章初见皇帝
1681年,正值正月,于文宏接到了工部的一道命令。要求他从众多夫役中精心挑选出一万零八百四十名,率领他们前往京郊的沙河将已故的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和孝昭皇后钮祜禄氏的梓宫迎请到皇陵进行安葬。
这道命令不仅要求于文宏在二月六日之前抵达沙河,还特别规定他必须在二月五日赶赴京城觐见圣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于文宏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默默耕耘,如今终于迎来了面见皇帝的机会。
二月五日清晨,天还未亮,于文宏便早早地起身,身着朝服,精神抖擞地来到宫门外等候。
康熙皇帝显然对这位年事已高的臣子关怀备至,考虑到他步行入宫可能会有所不便,特意吩咐侍卫在午门外为他设下座位,好让他稍作歇息。
于文宏缓缓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眼前巍峨壮观的紫禁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入宫之后,于文宏按照宫廷礼仪,行三拜九叩的君臣大礼。待大礼完毕,康熙皇帝面带微笑,命身旁的太监给于文宏赐座赐茶,然后和颜悦色地与他攀谈起来。
康熙皇帝端详着眼前的这位老臣,只见他身材并不高大,满头白发如银,身形略显消瘦,皮肤被晒得黝黑,显然是常年在外奔波劳碌所致。康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既为大清能有如此廉洁奉公的官员而感到欣慰,同时也对于文宏的辛苦付出感到心疼。
沉默片刻后,康熙皇帝开口问道:“你可是当今天下第一名清官啊,实属难得。朕听闻你在黄州时,单枪匹马去招安那些土贼,土贼们当场就心悦诚服地投降解散了。你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说服他们的呢?”
于文宏闻言,急忙想要起身回话,但康熙皇帝连忙抬手示意,笑着说道:“爱卿不必起身,今日你我君臣二人只是闲谈,不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
“谢皇上隆恩。”于文宏谢恩后,继续回答道,“回禀皇上,微臣前去招安刘君孚等人时,其实并未多言,只是向他们宣扬了皇上的天威和仁德。想必是这些土贼们深知皇上的圣明,故而才会如此爽快地投诚解散。”
康熙听完,龙颜大悦,继续问道:";那你属下可还有哪些清廉官员?";
于文宏答道:";回皇上,知县谢锡衮、同知何如玉比较清廉。";
康熙点了点头:";你参劾知县赵履谦,办事非常得当。";
";回皇上,赵履谦过而不改,微臣实在不得已才参劾他。";于文宏答道。
康熙沉默片刻后,语气略显严肃地说道:";为政之道,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为多。且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之。";
于文宏听完,便明白了康熙是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当初担任知县、知府这些";小官儿";时,可以查办一些小事情;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封疆大臣,则不能再沿用这种办法做事,而应该善于驾驭全局,把握宏观大事,不要在具体小事上过于分心。
";微臣定当谨记皇上圣言。";于文宏恭敬地回答。
康熙又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回皇上,微臣今年六十有五。";
";年纪不小了,";康熙感叹道,";但朕看你精神矍铄,想必还能为朝廷效力多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