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祂的布局(2/2)
这不就相当于刻意让自己怀疑自己的计划是在利好对方吗?当然,也可能是故意让自己怀疑,从而产生改变计划的想法……也可能是……
但这样无限套娃下去,你是永远也猜不中对方的想法的,在祂们的谋划真正浮出水面之前,你永远都能盘出两种可能性,而且都还不低。
这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内耗之中,从而被对面困死。
不要问明彩怎么知道的,祂平时就是这么操作的。
所以,哪怕羲和描述得如何光怪陆离,又煞有介事,可明彩实际上从头到尾就只是当祂放了个漂亮的屁罢了。
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只要于现在的局面没有助益的,这些信息便永远只能被束之高阁,什么时候有用了再说。
当然,自己当羲和放了个屁这种事,肯定不能明说,也不能表现出来,哪怕是没用的信息也是信息。
明彩还得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想法子从这位豆子桶肚子里,多掏点豆子出来。
“你的意思是说,【浮黎】的剧本,实际上就是那处【恒在】?”明彩适时地露出一副疑惑的神情,“可你们是如何知道的,我所造之彼岸,又为何会贴近【恒在】?”
妙,太妙了,明彩的每个问题都直指关键,都是在强调祂对其重视之意,任谁也挑不出错儿来,祂的问题,分明便是对羲和的描述有过精心的思考,并且因此而产生了疑问。
可即便如此,羲和与常羲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明彩实际上对这些的兴趣并不深。
祂们互相对视一眼,最终还是决定把问题的答案丢给明彩,毕竟这其实正合祂们的意思。
祂们两位的任务,实际上就是要让明彩尽可能地了解【恒在】,无论是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都无所谓,了解了就行。
想要让自己所创生的彼岸贴近【恒在】,就必须尽可能地与【恒在】相似,可是当祂们了解【恒在】之时,已经在“虚无”这个进程中走过半途,这时候再去创造一个类似【恒在】的彼岸,只能是照猫画虎,东施效颦了。
必须是彼岸创造之初,就得近似于【恒在】,可这也就是说,在“虚无”这一进程中,必须是在起点才行,但越是靠近【恒在】,受其影响,便越是无法知悉其全貌。
这完全就是一个悖论,靠近者不知其为何,远离者仿不得神韵。
因此,【浮黎】的诞生并非巧合,真真切切是有人下了一盘大局,可不知为何羲和这些观测者并不知道【浮黎】为何会诞生,只以为这是曾经指向那位“被遗忘者”的彼岸。
就好像,与【浮黎】有关的一切,都已经被“遗忘”了一般。
这又是为何呢?
“【浮黎】的剧本近似于【恒在】,也是我们在亲身经历了你的剧本之后才知道的,这种熟悉的感觉做不得假,可为何会如此,想来是与这‘浮黎’二字原本指向的那一位有关,这应当是祂的布局。”羲和道,“浮黎者,至高至圣,广大无边,超然物外,这与我们所追求的永恒与无限完美贴合。”
“我们不知道那一位做了什么布局,但是想来,【浮黎】的出现,证明了祂的布局是起效了的。”
“至于我们是如何知道你这【浮黎】近似于【恒在】的,当你不知不觉在虚无中行进得足够远,终有一日,你会突然‘看’到【恒在】的全貌,到了那时候,就会突然接收到‘自己’在【恒在】的一切经历了。”常羲补充道。
这反而让明彩升起了一丝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