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6岁卖唱出道,吓懵现场歌手 > 第541章 青铜密匙

第541章 青铜密匙(1/2)

目录

在苏黎世,这座汇聚了无数顶尖科研智慧的城市,其地下深处隐匿着一个神秘的实验室。实验室被厚重的合金门与层层高科技安保系统守护着,四周的墙壁由特殊的吸音材料打造,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内部却充斥着精密仪器运转时发出的细微嗡嗡声。

林修远,这位在量子考古领域颇具盛名的学者,此刻正站在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个被囚禁于环形磁场中的青铜齿轮上。这个齿轮的外观古朴而厚重,表面有着岁月侵蚀留下的斑驳痕迹,但其材质却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它来自遥远而神秘的过去。

环绕在齿轮周围的环形磁场,是由一系列超导体和精密电磁线圈构建而成。磁场中闪烁着幽蓝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神秘的极光,将青铜齿轮稳稳地悬浮于半空之中,防止其与外界产生任何不必要的物理接触,同时也维持着齿轮内部微妙的量子状态。

在林修远的眼前,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清晰地展示着青铜齿轮的微观结构。每一个齿尖,都像是一座微小而复杂的量子存储库,通过先进的量子显微镜技术解析出,这里面存储着高达82拍字节的量子记忆。这一发现,让林修远内心充满了震撼与激动,他深知,这小小的齿轮或许承载着足以改变历史认知的关键信息。

林修远身着一件洁白的实验袍,上面点缀着一些因长期接触各种实验试剂而留下的微小斑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执着,带着一丝对未知探索的狂热。他的手中,握着一块神经脉冲手表,这是他专门为解读量子记忆而研发的设备,手表的表盘上闪烁着各种复杂的指示灯和数据读数。

当他小心翼翼地将神经脉冲手表的接收频率调到4.2赫兹时,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紧接着,一阵略显沙哑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在他的耳畔骤然炸响:“甲戌年霜降,璇玑仪第七环归位......”林修远的身体猛地一震,他的眼睛瞪得滚圆,脸上写满了震惊与疑惑。这个声音,他再熟悉不过,正是他多年前失踪的导师陈怀安。可这声音究竟从何而来?为何会通过这块青铜齿轮传递出来?无数的疑问在他的脑海中飞速盘旋。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北京,故宫那古老而庄严的地库之中,陈哲宇正带领着一群考古工作者进行着一项意义非凡的发掘工作。故宫地库,这个存放着无数珍贵文物的神秘之地,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气息。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年代的字画,地面上摆放着一排排高大的文物展柜,里面陈列着精美的陶瓷、华丽的金银器以及古老的青铜器。

陈哲宇,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考古学家,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此刻,他正蹲在一件巨大的古代仪器旁,这件仪器正是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高大而复杂,由无数的齿轮、链条和精铜导槽组成,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看出其曾经的雄伟与精妙。它静静地矗立在地库之中,仿佛一位沉默的巨人,守护着历史的秘密。

陈哲宇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挖掘,终于将这件珍贵的水运仪象台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们仔细地清理着仪器表面的灰尘和锈迹,对每一个部件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就在这时,陈哲宇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水运仪象台枢轴齿轮的磨损面,竟然与之前在古籍中记载的璇玑仪残片完美契合。这一发现,让整个考古团队都兴奋不已,他们意识到,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古代仪器之间,或许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大家小心点,继续清理周围的部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陈哲宇站起身来,对着身边的考古工作者们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难掩内心的激动。

随着清理工作的深入,更多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当学徒们按照陈哲宇的指示,小心翼翼地启动水运仪象台的水力驱动装置时,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在地库中响起。紧接着,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128条精铜导槽中突然涌出一种银白色的液体。这种液体如同灵动的水银,在导槽中缓缓流动,发出柔和的金属光泽。

“这是什么?”一位年轻的学徒惊讶地问道,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写满了疑惑。

陈哲宇皱了皱眉头,仔细地观察着这种神秘的液体。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关于古代科技和材料的知识,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这是西域火漆!我在古籍中看到过相关的记载,西域火漆遇水会激活,呈现出这种银白色的液态。这一定是元代匠人在制造水运仪象台时预设的一种特殊机关,它现在正在沿着预设的轨迹,修复仪器内部断裂的星象链。”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些在导槽中流动的银白色液体。他们惊叹于古代匠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也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发现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之中时,修复室里突然传来周念真惊恐的尖叫声:“老师!温度!”陈哲宇猛地转过头去,只见修复室的温度显示器上,数字正以惊人的速度下降,短短几秒钟内,就骤降至零下196度。一股浓重的液氮泄露雾气迅速弥漫开来,整个修复室瞬间被白色的雾气所笼罩,能见度极低。

“大家小心,快戴上防护面具!”陈哲宇大声喊道,他迅速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防护面具,递给身边的同事们。

在这弥漫的雾气中,陈哲宇隐隐约约看到,水运仪象台旁的璇玑仪青铜部件上,正浮现出一些奇异的符号。他的心猛地一紧,意识到这些符号可能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他小心翼翼地朝着璇玑仪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生怕触碰到周围的液氮。

当他终于靠近璇玑仪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那些青铜部件上浮现出的,竟然是一组以开普勒定律为密钥的摩尔斯电码。这些电码闪烁着微弱的蓝光,在液氮雾气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

“这怎么可能?”陈哲宇喃喃自语道,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开普勒定律是近代天文学的重要理论,而摩尔斯电码则是近代通信技术的产物,它们怎么会出现在这古老的璇玑仪上?难道古代的匠人已经掌握了如此先进的科学知识和通信技术?

与此同时,在苏黎世的地下实验室里,林修远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不断地回放着陈怀安通过青铜齿轮传递出来的声音,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陈怀安的身影,那个总是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导师,他究竟在这些神秘的信息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林修远决定再次仔细研究青铜齿轮的量子记忆。他重新调整了神经脉冲手表的参数,试图从更多的维度解读这些复杂的信息。随着手表发出的微弱脉冲信号与青铜齿轮中的量子记忆相互作用,更多的声音和图像开始在林修远的脑海中浮现。

他看到了一幅幅模糊的画面,古老的宫殿、穿着长袍的学者、巨大的天文仪器在夜空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他还听到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对话,虽然声音模糊不清,但他能感觉到,这些对话与璇玑仪、水运仪象台以及一个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故宫的地库中,陈哲宇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迅速组织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液氮泄露的危机。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对璇玑仪上摩尔斯电码的解读工作。

周念真,这位年轻而聪明的女考古学家,她对摩尔斯电码有着深入的研究。此刻,她正坐在一台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试图通过计算机算法破解这组以开普勒定律为密钥的摩尔斯电码。她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专注。

“老师,我好像找到了一些线索。”周念真突然兴奋地说道,她转过头,看着陈哲宇,眼中闪烁着光芒。

陈哲宇快步走到她的身边,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一串串代码,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快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