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 第1762章 随便养养

第1762章 随便养养(1/2)

目录

时光荏苒,世事如梦,赵璎珞如今日子过得红火,提及当年的灰暗惨淡,语气少了几分愤懑,仿佛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

至少刚开始是这样的。

赵璎珞并非生来就是独生女,先有兄长后有弟弟。命运弄人,兄弟们一个个都没立住,只活了她一个。到最后,就是父女俩相依为命。

似他们这等士族旁支,几代不曾出仕,又不曾有产业经营,全靠祖宗留下的基业维持。即便如此,相较于那些平头百姓,生活依然算是宽裕。

赵璎珞从前的生活,虽称不上锦衣玉食,也算是衣食无忧,但也仅仅只是如此。

妻儿先后撒手人寰,同样带走的还有赵父的心气。从此后浑浑噩噩,过一日算一日。

对膝下唯一的女儿赵璎珞,大体说来不过四个字——随便养养。

给她衣穿给她饭吃,至于其他更多的,那便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赵璎珞诗书不精,家传的鞭法练得寻常,普通女子安身立命的庖厨女红,都只能硬着头皮说一句马马虎虎。

孩子不懂事也就罢了,难道大人也不懂吗?难道不知道这些技艺本事对她将来有莫大的好处吗?

直到近两年,赵璎珞才逐渐明白,以自家的条件,她的的确确是被“亏待”了。

时下女子的出路大多依赖于婚姻,以赵璎珞的条件,在同阶层的婚姻市场上,是最次的选择。

褚家远走长安,多年音信全无,就该早做准备,是继续履行婚约还是断了这门亲事。赵父却无动于衷,直到连褚家在本地的至亲都搬走了,依旧毫无动作。

他也不替女儿另外相看婚事,就这么一直拖着,拖到了赵璎珞十五六岁的年纪。

如果赵父希望女儿高嫁,作为将来的养老保障,那就该从小好生培养。

若是寻常嫁娶,赵璎珞没有同胞的兄弟,也应该及早过继一个孩子养在膝下,从小培养感情。

甚至退一万步说,想要招赘,那就该让赵璎珞有顶门立户的本事。

可惜,赵璎珞从未接收到类似的承诺或者暗示。

她的生活只有一日三餐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简简单单、平平常常。

如同一潭死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如果日子继续这样过下去,再往后拖上两三年,赵璎珞的婚姻问题摆在明面上,或许她会得到一个仓促寻来的夫婿或者赘婿。

无论如何,都算是有“靠”了!

可惜没有如果,命运并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

赵父仓促离世,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安排。赵璎珞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也失去了所有的依靠,从人间跌入地狱。

赵璎珞来长安,遇到了祝明月等人,结识顾盼儿,逐渐明白了女子应该如何在这个世间行走……当她读《战国策》中那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时,才恍然明白一个惨烈无比的事实,原来她的父亲,她唯一的亲人,或许并没有那么“疼爱”她。

若是赵父复生,赵璎珞只想不顾一切地质问他一句,你知不知道,你走以后,我会过得很苦?你为什么不替我多谋划几分?是觉得我不重要、不中用,还是靠不住?

可惜,斯人已逝,赵璎珞永远也得不到答案,只能被困在一个名为“父母与爱”的无解难题中,无法自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