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四百三十八章 玻璃制作工艺

第四百三十八章 玻璃制作工艺(1/2)

目录

第四百三十八章玻璃制作工艺

除了排水系统,还有那些用大理石砌筑的房子,虽然不算高楼大厦,在这个时代却算是非常伟岸了。为了建造高楼,巴西尔还在地基中插了很多石柱,以加固地基,防止下陷。在城外建了砖窑厂、玻璃厂、木材加工厂,除了烧制建筑所需的砖石,还要烧制装修用的玻璃,木材则两者都需要用到。

古代的玻璃制作方法,是一种极为独特且技艺高超的工艺。最早的人工玻璃(形式为珠子)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2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利都(Eridu),就是用硅和草木灰,以及一种富含钴的材料制成了呈蓝色的玻璃。原始玻璃主要是钠钙玻璃,由熔炉中少量的草木灰和二氧化硅制成。二氧化硅自身的熔化温度在1700c以上,但当它与碱性物质(如苏打)混合在一起时,熔化温度可以降低到大约1000c这种碱性物质就叫作助熔剂。这样烧成的玻璃碴被再次烧造,并通过各种手段制成珠子,比如在熔化的玻璃周围缠绕表面覆有黏土涂层的金属丝。这些玻璃珠有各种颜色,烧制时加入一些原料,玻璃就可以上色并且变得不透明。这样制作出来的玻璃珠,有一些就会与绿松石、青金石等半宝石相似。

后来人们逐渐了解到,将金属氧化物加入到熔融物体中,调节加热温度和添加剂的比例,就可以得到各种绚丽多彩的玻璃: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等。玻璃制作工艺自从被发现后就被带到地中海各地。千年以来,玻璃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经历了许多改变和变革。

大约是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的工匠将玻璃技术传入埃及。图坦卡蒙的覆面上含有青金石和当地制作的深蓝色玻璃。替代品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青金石的稀缺和高昂成本。与图坦卡蒙覆面玻璃成分相同的玻璃珠,同样也发现于法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早期跨国贸易已经相当发达。

除珠子以外,最早的玻璃容器也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约为公元前1500年,很可能是在胡里安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生产的。它们都由卷芯法制备,原料为硅石和草木灰。要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玻璃容器,熔炉内需要有大量玻璃溶液,而且温度要达到大约1150c至1200c。熔融玻璃裹住用动物粪便和土做成的芯子,玻璃丝则用作表面装饰。有色玻璃也开始有系统化的生产:在其中加入锑元素就能形成不透明的白色、黄色和绿松石的颜色,加入钴元素则形成深蓝色。

这些步骤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革新:玻璃需要专门加热,这样锑或者其他物质的晶体才得以形成;然后必须缓慢冷却,从而形成不透明的效果。这样生产出来的玻璃也会更加结实。但是并非所有的原料都产自当地,所以还需要其他产地供应原料。这一时期,还可以见到模制的大理石纹马赛克玻璃兴起,这反映了进一步的技术革新。

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西亚和欧洲的不同国家地区都有了玻璃技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玻璃首先在希腊生产。古希腊人使用石英砂、苏打和石灰等材料烧制玻璃。具体来说,他们将石英砂、苏打(碳酸钠)和石灰(氧化钙)混合,然后在高温下烧至熔融,再冷却凝固形成玻璃。这些玻璃制作工艺在如今的希腊化时代已经相当成熟,并且玻璃制品被广泛用于各种奢侈品和装饰品。这些技术不仅展示了古希腊人在玻璃制造方面的创新,也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玻璃生产扩展到意大利北部,之后玻璃技术传至欧洲其他地方。到了公元前800年的时候,欧亚大陆西部的玻璃制造出现了显着的发展,大量使用富含钠的泡碱或天然碱等矿物,取代了之前作为碱性物质的草木灰。泡碱发现于开罗西北方沙漠的边缘,在一个名字为瓦迪那特伦(wadielNatrun,泡碱河谷)的地方。对于制造玻璃所需要的碱而言,泡碱是一种更加纯净、密度更大的原料,而且与草木灰不同,不需要提前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