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尔的北上(1/2)
第四百三十四章巴西尔的北上
在结束了澳大利亚的初步探索、移民和筑城工作之后,帕特罗克勒斯又把舰队分散成几组向东部海域进行探索航行,而他本人则带领地质专家在各处进行探矿和地理测绘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初步发现了东部几处煤炭基地、南部斯潘塞湾的铁矿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铜矿。西部的几个超大金矿也很快被发现,其中博丁顿金铜矿的黄金储量1027吨,但品位只有1.8克\/吨,银的含量为85.1克\/吨,铜的品位是1.5%,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金矿。他们还发现了一条深约600米、长超过3.5公里、宽约1.5公里的矿脉(卡尔古利金矿)。金矿的发现让帕特罗克勒斯将3万土着安排到了西澳,使得这里的产能达到了6000吨\/日的矿石产量,得到约每日黄金12公斤、白银120公斤、铜116吨,价值48.7塔兰特。全年产值达多塔兰特白银,扣除人工,每年为政府提供约3200塔兰特的税收。预计整个澳大利亚能为帝国提供4000塔兰特以上的税收,这顶得上好几个省的一年税收了。
东进的船队在长达几个月的探索之后,陆续发现了上百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是一个腓尼基人发现的,由于他看到了远处的一片绿色而发现了这个岛屿,所以起名为泽伦(腓尼基语中绿色的意思)岛。
船队在这些岛屿上多少都入住了一些人,他们或成为了奴役土着的老爷,或成为无人海岛的新的主人。他们的探索发现为日后东进连通南美奠定了基础。船队最终没有跨越大洋前往南美,而是回到澳大利亚东海岸,在留下了部分船只之后,帕特罗克勒斯带着大量的金锭、银锭、铜锭及一些澳陆的特产包括一小批土着及各种动植物返航了。而这些土着主要都是当地头人的子女,相当于前往帝国首都等地游历和上学,他们将会学会希腊语,学习希腊文化,增加对帝国统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来回归之后,可以给部落带来先进的文化传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官方更好的统治澳陆。
从狮城北上的巴西尔先是来到了后世的泰国南部沿海,如今连最早的扶南国都还没有建立,但却也有文化存在。在后世泰国东北地区的乌隆府班清村,地处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中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班清小镇。它是东南亚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它可能与南岛语民族的起源与迁移有关,而民族的迁徙,恰恰是在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地区整体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一般对于文明的界定一般有以下三个标准:成熟的文字,人口密集的城市、具有青铜冶炼技术。泰国班清文化离文明标准就只差一步!他具有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遗迹,还有十分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唯独没有发现文字的产生。
泰国地区除了土人之外,主要生活的就是孟人和高棉人,高棉人属于南方蒙古利亚人种。他们主要分布在柬埔寨、越南、泰国和老挝等地,是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之一。高棉人使用高棉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高棉人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7世纪后创造了文字,并在12世纪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吴哥窟寺庙群。他们的文化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语言中表达艺术、文学和科学的词汇多源于印度。高棉人的社会结构以佛教为核心,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教育场所,男孩在一定年龄后会剃发入寺为僧,修行期限一般为3个月。
高棉人的先民可能源自中国南方的“濮人”,后来逐渐迁徙到中南半岛一带,并与当地土着居民融合形成高棉人,他们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就已经在中南半岛繁衍生息。不过此时的泰国以及柬埔寨沿海还是一片荒凉,人们都居住在内陆地区的河流附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