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斩杀魏延(2/2)
桂阳太守赵范索性投降,一早就向袁尚交来了降书。书中讲得也很直白,之前投降吴军也是无可奈何,保全城中百姓。桂阳本是荆州属地,自然要归大汉朝廷,听大将军袁尚的调遣。
袁尚欣然接受赵范的投降,同时还惦记着赵范的嫂子樊氏。
原史中,赵范兄长早亡,留有未亡人樊氏,乃是赵范的亲嫂嫂。赵范想把嫂子樊氏嫁给刘备的大将赵云,但被赵云拒绝!且说这樊氏虽然是“嫂子”但是年纪不大,而且姿色甚美,别有一番人妻的丰姿绰约。只可惜赵云不好这口,严词拒绝了。
然而袁尚则是有人妻之好,于是主动派司马懿前去桂阳提亲,并且安排赵范送嫂子樊氏来江夏与自己成亲。
司马懿尽心去办此事,一切都很顺利。赵范本就是个想巴结人的官吏,如今能通过嫂子攀上当下三国最有权势最有兵力的主公,他可是做梦都能笑醒。樊氏更是不傻,一来知道袁尚现在算是半个皇帝的权势,二来又是俊美少年郎,从心理和生理,从地位和荣誉,她都是高攀了。于是喜气洋洋的嫁了过去。
袁尚在江夏镇成就了一番风流,这樊氏乃是过来人,夜里自然有数不尽的妙用。
袁尚一战定江夏,东吴龟缩到赤壁,下一步如何走,群臣给予建议。
司马懿认为,东吴军队在赤壁沿江下寨,因为赤壁的特殊地理位置,袁军进攻江东本土,无论如何是要过江的,而粮草等补给线也要过江。只要东吴水寨不被攻破,袁军南下的军队和粮草都无法保证。届时大军过了江,但是没有粮食,那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而袁军八成都是北方士卒,不懂水战,甚至很多人不会游泳,因此渡江战役成为东吴一个自保的天然屏障。袁军想像攻打荆州这么简单的拿下赤壁吴军水寨,是不切实际的。司马懿建议袁尚,在东吴水军对面,也就是大江北岸设立袁军水寨,之后派遣专门的将领训练水军。至少一年之后,待水军战斗力形成了,再攻打赤壁营寨才有把握。不然以周瑜之能,吴军水军之强盛,袁尚贸然发动水战,则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乃是兵家大忌,很容易折戟沉沙!
贾诩给的建议也是缓图江东,目前袁尚占据北方多个州,实力强大,又把天下最富庶的荆州拿下了!因此只要经过几年的经营和积累,一定会做到实力碾压踏平东吴的!他劝袁尚当下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有和东吴打持久战的觉悟。如果着急在水上同东吴军队决战,只怕要吃大亏!
将领方面,颜良,赵云,吕布也都破天荒的给出谨慎的建议。毕竟这些武将都不擅长水战,颜良甚至是一个旱鸭子!让他们在陆地骑马征战,都很厉害,若是在船上作战则都水平有限,首先一点,单单连平衡都无法掌握,会晕船!
东吴两个降将,韩当和蒋钦也客观的讲述东吴的情况。周瑜的治军之能的确罕有,排兵布阵,洞察先机,巡防补给,都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尤其是水军的打造方面,东吴将士实力强悍,在水战之中以一敌十不在话下。袁军陆战马战攻城战都是一流乃至顶流,唯独这水战,东吴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袁尚乃是穿越之人,自然知道原史中曹操赤壁之败的原因。最核心本质的还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导致的,而且从气候,到作战方式,都极其不适应。而曹操想急于求成,就用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方法,比如铁锁链舟,比如相信黄盖的诈降,都是想在短时间弥补北方兵马不习水战的短板。结果拔苗助长,弄得曹操水寨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最终毁于东风夜晚的一把大火。
袁尚有耐心,知道水军训练,一年就算快的了,于是根据众将的群策群力,做出了以下的决定。
袁尚在赤壁以北打造一个庞大的水寨基地,督造舰船,同时训练水军。战船建造的事情,袁尚交给黄月英的墨工坊还有贾诩二人,要求他们一年之内建造足以承载十万人的船舰几十艘,作为将来渡江战役的物质基础。
黄月英是机巧专家又是当地荆襄人士,由她指挥墨工坊同时协调荆州的官员将领,乃至世家大族,都是最佳人选。最重要的是黄月英是袁尚的妾室,她与袁尚的根本利益绑定在一起。加之黄月英本就是忠于袁尚,任劳任怨的性格,因此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她是最好不过的。何况之前黄月英已经有督造雷公车等攻城器械的经验,如今督造船只更应该是游刃有余。
贾诩从内部支持黄月英,同时掌管荆州的军政,可以从一个很高的权力架构支持和重视督造战船的事情。贾诩能从军政两边都给予黄月英最大的支持。
毕竟战船是渡江战役的物质基础,没有船还打个屁。周瑜撤军之时,荆州几乎没有像样的船舰留下了,袁军基本上水面载具都是从零开始。
另一方面,甘宁,刘辟,龚都,韩当,蒋钦,文聘,赵云,蔡中,蔡和,九将训练袁军水师!甘宁为水军大都督,赵云为副都督。袁尚的指导思想是不重数量,重质量。原史中,曹操号称百万大军过长江还不是给周瑜给击败了,所以水战军队质量更重要。袁尚要求水军要多多从荆州本土招募将士,天下九州能有实力和江东水军一战的也只有荆州水军了。刘表和蔡瑁在的时候,就有一支厉害的水军,即便东吴也不能奈何之。
兵源方面,北方现有士兵,只有水性特别好的士卒才会被征调到水军服役。
谋士方面,派遣荆州懂水战的谋士,蒯良、蒯越二人加入军队训练班子,其余事项则由贾诩统筹规划荆州之兵。
而袁尚则要兑现承诺,在今年开辟另一块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