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唐奇谭 >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登城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登城(2/2)

目录

这就是身份地位和权势带来的巨大差别;作为南海公室同出一脉的分家,东海公室拥有凌驾绝大多数,诸侯外藩、官属将吏的崇高地位与优先权。就在这一片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动静中,新的巡检船队前来接引。

相比外海那些轮替的巡检船,这只来自港内的巡检船队;显然船只装备更加精良,水夫船卒也更加健硕和精锐;不但人人统一具甲持械,还在船上拥有一定数量的小炮炮位,不断点燃发出轰鸣声以驱赶前方的阻碍。

而这里也只是广府府城所属的五城十二区中,最外围的一个城区——浪沙区而已;大致的范围囊括了后世的港岛,以及深圳部分。但是从陆地上的墙围开始,距离府城最近一处的永泰门,却还有二三十里的直线距离。

而在喇叭形的大珠江口另一侧,西面的海岸线上,则是广府五城十二区的另一个外城区,包括了后世珠海、澳门和中山一部分的东湾区。然后,在港区巡检船的引水下继续前行,穿过了南海各族藩坊扎堆的龙华区;

路过遍布着官私造船厂与十几处大小内陆河口,隐约可以看见大片战船驻泊的伶仃区;境内池泊遍布、河流纵横,充满热带风情的种植园与水力工坊的狮洋区;沿岸零星丘陵突起,多见寺院、宫观和祠庙的大岭区。

才在突然收紧的海面与航线中,进入相对狭窄的小江水域;但所谓狭窄也是相对之前的海域而言,至少供半数的东海船队平铺并行,是毫无问题的。而在这段十多里的小江两岸,又分别是十二区的南海区和浮护区。

西岸以两岭作为发达的五金冶炼和铸造业,还有多处的大型钱炉而著称于世。东暗则是历代围海造地、排水圩田的产物,长期专供水产副食,到处是层迭梯次的石堤、沙堤和土堤,构成的圩围、河池、海塘和滩涂。

在这里,除了传统台地上的民家村落和市镇外,还有大片矗立在滩涂和红树林间,别具一番风味的高脚屋群落。与西岸几乎被砍成荒山,又栽着稀疏树苗和野草的丘陵间,日夜炉炼尘烟直上的南海区形成鲜明对照。

最终,东海船队停在了,沿岸尽是密密麻麻的码头与栈桥,五颜六色的帆幅如云、桅杆林立的花尾区。在这里,越过人声鼎沸的港市、大片街坊与民居;已经可以看见最近一处城郭,广府五城之一下城的隐约外墙。

东海船队的泊位,则是一处专门被清空出来,距离主城区最近、沙滩洁白的小湾之内;早已得到消息的广州府官吏,在此专门加固和扩宽了数条,如巨臂延伸入海中的大型栈道;足供船上搭载的车马径直对接通行。

又有早已聚集在此,上千镶甲执矛、擎旗举幡的广府团结兵,提供戒严和维持周边秩序;上百名来自南海公室,身着绣袍银甲、端持枪戟刀斧的仪卫;站在铺满沙滩的红毯和布幛围成的引道上,排成列队欢迎阵容。

带着全套乐班鼓吹的一小群广府官员,则是站在仪卫最前,用松柏香木和丝绸搭成的三间两重彩楼下;做出翘首以盼的恭迎姿态。其中既有青蓝服色的港城官属,也有绯红袍的广府要员,更有黑衣大冠的公室内臣。

就在东海公室世子的座船“凌波号”,靠山海中的栈桥末端那一刻;岸上就顿时演奏起了,迎接宗王/公室对应身份的《龙池乐》。而当世子车马仪仗都相继下船,阵列在平整过的沙滩步道上时,又奏起《仙洲曲》。

因此,江畋连直接露面都不用,就在一阵阵的恭贺和礼拜声中;简单的传声致谢后,就直接乘车踏上了前往城区的道途。而在派来的公室仪卫和内臣,清道和前驱之下;通海世子的车马随扈直接绕过就近的下城区。

又沿着被团结兵清空的城下坊和沿途街市,穿过左城区的外墙过道;最终来到了位于上城区西墙,定波门外的上华区内;这里遍布着南海公室所属的宫苑、别业;同时林立着诸侯外藩,本地公卿权贵的馆院、园林。

初代通海公外封前的本宅园林,也是东海公室名下的别馆/游宫,占地一顷半多的清游苑;就位于其中。现在也是通海世子的暂时停居之所。只是让江畋略有些不满意的是,此处依山抱水、风景如画,却不利据守。

与此同时,东海船队在海途中的意外遭遇,也随着分批下船修整的军士、水夫和船工,还有那条数丈海龙/皇带鱼的骨骼,穿街过市运进了清游苑内;开始飞快流传在广府的街市之间,又传入府衙和公室的居城之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