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三)(1/2)
经过一夜的激战,齐军主要控制了大半个京城,在皇宫中占领了以三大殿为核心的中央区域,而大内军与神卫军主要退居乾清门之后的三宫六院之地,双方在乾清宫附近形成拉锯战,炮弹时不时飞过红墙黄瓦,落到曾经妃子居住的地方。
好在现在的武定皇帝还没到天下选秀纳妃的时候,而前任皇帝也就是同光皇帝倒是延续了朱家人的痴情种性格,死活不开选妃的口子,只有一位早逝的皇后与后来用于冲喜的贵妃,那位贵妃甚至当时才十岁,自然不可能做什么。
因此后宫中大片宫殿没人居住,后宫的妃子加宫女人数下降到了夏国开国以来的最低点,特别是有一个中兴之主加三开选秀以平衡南北的武宗在前面作对比,更加显得皇室亲民。
根据《皇夏典制》记载,皇太后12名宫女、皇后10名、皇贵妃8名、贵妃8名、嫔妃6名、贵人4名、常在3名、答应2名,其余的部分就分配到六局处服役。在开国时宫女的人数在800人左右,算上内侍与宦官,皇宫内大约有6000人。
而到了武宗时期,光是宫女人数就上升到了1900人,其余杂役、侍卫等均有少量上涨,虽然距离武宗时代已经过去了近四十年,但宫中的各种机构就不是那么好删减的,各种勾勾绕绕牵扯多方利益,丝毫不比向这帮人征税来的简单。
好在李慈安还在当皇后的时候就对后宫六局进行了改良,大量机构被搬出皇宫,并承接了一些民间业务,也算是节源开流了。
这次西狩走得匆忙,李慈安来不及仔细安排,只能粗略的发放龙洋补偿金,让他们各回各家。
只不过想法好是好,但许多人回家后才发现自己家没了,家中男丁不是上了前线战死就是正在上前线,姐妹远嫁,母亲带着嗷嗷待哺的小弟阿妹靠着女红勉强度日,现在加了自己一张口,原本就见底的米缸彻底断粮,只得将补偿金留下,重新溜进宫城内在尚衣局之类的地方打下手。
但这些李慈安都不清楚,或者说她现在没时间关注这些事,能发钱就算不错的了!
于是就在京城陷入战火时,这些宫女嬷嬷之类的无根浮萍只能躲在一些无人居住的房间中,发电厂与供电局被炸坏了之后连蜡烛都不敢点,生怕会招来大铁鸟在头上下蛋,或者吃两发大炸弹。
而那些从文华殿武英殿太和门一带的地方溃散下来的大内军与神卫军衣衫褴褛,看上去十分凄惨的样子更让她们坚定了闭门不出的想法。
宫女们在一些无人看管的秘密基地中开辟了几块菜地,靠着宫内的人工温泉能在冬天提供宝贵的绿叶菜产出。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皇宫内就连皇帝与太后都不是最了解这些地方的人,最清楚这座威严的皇城下有多少黑暗勾当的人一定是需要这些勾当才能活下去的人。
虽然宫内明令禁止进行交易,只允许她们和家人邮递,但上面归上面,,宫内迅速有了自己的地下交易体系。
除了某些已经不需要这种勾当的存在,大部分宫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皇宫内配发的胭脂水粉等换回各种吃食与饰品。
而宫女们想不到正是这些之前严打的行为救了自己一名,她们赶在京城物资管控之前囤积了巨量的泡菜和罐头,因此现在还能吃上各种各样的韩国国宴。
但现在她们的好日子到头了,虽然皇城内有超过8000间房屋,但其中有很多是办公场所或藏书阁,而且坤宁宫被改造成了祭祀场所,除了宫中的佛寺外就属这里人最少。
皇太后寝宫位于慈宁宫,皇帝住在养心殿,这两处的人不同于干杂活的其他宫女,都是贴身侍女,自然够得上标准随车一块搭上了开往天津卫的火车,因此齐军只需要搜查一半的房屋就可以凑齐登基大典所需的人手了。
是的,齐王殿下,现在应该说是准皇帝,宣布要在三大殿的广场上举行登基大典,留给手下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二十四个时辰。
而齐军的士兵和长官们对舞刀弄棒十分擅长,让他们即兴表演一个武打节目也能排的出来,
但现在人家要的是登基称帝,这可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黄袍加身就能解决的,齐王殿下想要的是正儿八经的登基大典,而不是黄袍怪占山仪式,总不能一群人唱唱跳跳走正步,口中高呼吾皇万岁然后放排枪吧?
从古至今登基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像这么搞光是在气势上就输了别人一头,
大家讲究的是一个正统性,就算是朱元璋赶跑了蒙古人,把王保保刷成了北元第一名将,战绩嘎嘎猛,主战场从中原退到漠南的那种,人家照样得捏着鼻子在洪武元年的即位诏书中宣称:“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
洪武六年(1373)八月,朱元璋又将元世祖入祀,“作历代帝王庙于京师……右奉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并于同年十一月“命于北平立元世祖庙”。
永乐、宣德两代也都继承了老爷子的看法,在永乐二年(1404)四月,朱棣曾在招抚瓦剌首领时,他就宣称“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
而当永乐十年十一月,洮州卫所镇抚陈恭上疏称:“玄宗几丧唐室,徽钦几绝宋祚,夷狄之患,可为明鉴。”成祖却驳斥,“春秋之法,夷而入于中国则中国之”。
宣宗也曾直言道“此古轩辕所都,而后来赵宋之疆境也,宋弗良于行,金取而都之,金又弗良,元取而都之,元之后裔不存殷鉴,加弗良焉”。
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后明代北部边防由攻转守,蒙古三部相互攻伐做大后进攻北部边郡,造成了俺答之乱,恐怕元朝的牌子到崇祯祭拜的时候还要摆在上面。
虽然齐王殿下乃是一介武夫,但东亚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与悠久的历史可查战绩是的这里的人民玩手段都不逊色于其他地方,
罗马有禁卫军继承法,奥斯曼有弑亲养蛊继承法,英国有议会继承法,法国有巴黎市民继承法,夏国这片土地上自然有玄武门与靖难继承法,齐王在耳濡目染之下倒也是搞得像模像样。
他首先让国子学的几名老学究给他写一篇讨贼檄文,只不过他似乎有点低估这些真正的清流的骨气了,他好言相劝,允诺他们日后必然会位列太师行列,同时荫补后世,侯位世袭罔替,可千秋万代安稳,甚至还拖出来一大箱还沾着血的黄金来表示自己的诚意。
金灿灿的光芒展现在眼前时,一名博士祭酒担心自己把持不住,直接以头撞柱,把自己弄昏了过去。
齐王气的想要把他们全部拉去用机枪细细地打成噪子,但终究还是忍了下来,他现在开始后悔为什么没走之前把孔家那几个人带上了,万圣师表的牌子在手,这帮人泡在经书里不问世事的老东西跪的比谁都快。
但他这不是没有人肉开门器嘛,只能一点点好言相劝,哪成想这些人真就水泼不进针扎不进,把他们打坏了自己又讨不到好果子吃。
齐王开始羡慕起刘瑞来,他的手下把孔家一锅端了,报纸上还专门开辟了实时审判进度专栏,结果天下士子的骂声被他直接压下去了,实现了舆论战的逆转。
人家的底气是已经成熟的江淮高考制度与全新的大学—中学—小学教育体系,自己未来还得依靠这些士子,实在是没法动这几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头子。
“孤算是理解蒙古人当年怎么看关汉卿的了,奈何不了他,只能由着他骂,自己还得去新杂剧上捧捧场,这种感觉实在是糟糕透了!铜豌豆铜豌豆,不光蒸不烂碾不碎,而且砸到头上还疼,太恶心了!”
不过事情在半天后就迎来了转机,一个鬼鬼祟祟的大胖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好像很害怕自己被别人看见一样,跑到了皇城脚底下打转,被齐军抓到后高喊吾乃殿下之幕僚,特送妙策而来!
看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说话还经常蹦出一大堆他们听来聱牙诘屈的词语,再加上还带着瓜皮小帽,手中也没什么兵刃,守城门的长官就把他带着去找正在文渊阁争取老学究的齐王。
没想到齐王看到他后没什么印象,倒是那几个老学究激动起来,指着他的鼻子大骂起来。
“康南海,你竟然还敢回来!”
卸下伪装的康南海不急于跟老学究对骂起来,反倒是先和齐王连连作揖。
“陛下果然洪福隆天,微臣曾夜观天象,发现女虚侵入尾箕,正是陛下入主中宫之象呀!
臣便离开污浊之地,希望能在明君之后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仆役之活,但等我赶到时陛下已经踏上前往京师的路程,小子立刻赶回来,希望能为陛下当一刀笔吏,残躯以供驱使。”
齐王看着这个在小了差不多三十岁的人面前自称小子的学术投机者,觉得光是这种不要脸的精神都能够让他谋个一官半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