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能为了赢而赢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能为了赢而赢(2/2)

目录

刀揽胜和黔国公沐昌祚谈了三次,沐昌祚教他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好的,我会如实禀报陛下。”俞良史以为刀揽胜要谈朝贡贸易,看在精绝盐矿的面子上,大明可以和老挝通商,但是这次谈的是并入,这就不是他一个少卿能够决定了。

很快,俞良史就把老挝的请求,写成了奏疏,奏疏顺着通政司进入了内阁,内阁阁臣们经过了讨论之后,写好了自己的浮票,送到了通和宫内。

张居正和王崇古被皇帝宣到了通和宫御书房面圣。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朱翊钧刚刚从北大营操阅军马回到了通和宫内,就看到了刀揽胜的请求。

“诸位阁臣的意见,朕都看了,四位阁臣四种意见,礼部支持,户部反对,刑部恭请圣裁,元辅保留意见,这又是一次意见不一致。”朱翊钧坐在了龙椅上,看着面前的奏疏笑着说道:“元辅说说反对的理由吧。”

张居正的沉默振聋发聩,他的保留意见往往都是反对。

张居正也不藏着掖着说道:“无用之地,不能为了赢而赢。”

“眼下这种关系,就正合适,老挝的精绝盐只能卖给大明,他也没地方去卖,大明提供一些安全保证,就可以让老挝俯首称臣,没必要并入,这不是个划算的买卖,若是并入,王化老挝,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绝对不可计量。”

“开疆拓土为天功,但有些地方,看起来是天功,实际上夺下之后,不过是好大喜功。”

“臣以为海上才是大明应该着眼的长远目标和利益所在,有这种规模的投入,不如夺取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是西洋上重要的支点,也是果阿总督府的首府。”

张居正直抒胸臆,在这件事上,他就是精算之风的贱儒,阻止皇帝因为好大喜功兼并领土的打算。

朱翊钧看着御书房里挂着的硕大堪舆图说道:“先生讲的很对,王化哪有那么容易,太祖高皇帝令中山王徐达领兵收复秦岭以北,所到之处皆批左衽,华夏衣冠不复,汉文汉字不行,无诗书,无礼乐,更无教化可言,中山王攻破北衙,燕云之人,不知汉唐。”

燕云之人不知汉唐,就是燕云十六州不属中原,已经四百多年,这里的人甚至不知道有过汉唐之盛,以胡人走狗爪牙为荣。

“缝缝补补两百年,大明原来这两京一十三省,才又变成了汉家江山。”朱翊钧看着堪舆图愣愣的出神,有时候朱翊钧就在想,没有朱元璋,没有大明,中原会怎样。

再有个几百年,是不是连汉字都会失传,璀璨的文明之火,熄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汉字的传承一旦断绝,所有的一切,会不会如同印加古国的壁画、石刻一样,再没人能够理解其内涵。

“先生,若不是因为开海,航海船业、观星的技术发展了,先生是不是也要舍弃朝鲜呢”朱翊钧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没有万历开海,朝鲜的结局,是不是再立个朝鲜王室。

毕竟没有足够的海船,朝鲜地方,光靠陆地运输,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那也不能让倭寇上岸。”张居正十分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倭寇打朝鲜,大明一定要将倭寇赶下海,让倭寇上了岸,大明就是万世罪人。

至于朝鲜,原来啥样还啥样,没矿也没田,要那片地作甚。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统治成本,某种程度上而言,张居正是支持从仁宣时期开始的收缩和弃地,因为统治成本高昂,现在不一样了,统治朝鲜的成本低廉,甚至连倭国都可以收入囊中。

海运成本远低于陆运,这就是张居正的逻辑,也是现在张居正反对兼并老挝的原因,老挝是个完全的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大明对老挝的利益,就只有精绝盐,现在的关系就刚刚好。

“次辅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王崇古询问他的意见。

“恭请圣裁。”王崇古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是那个态度,皇帝说了算。

对于工党而言,精绝盐很重要,但对于是否兼并,王崇古态度就十分无所谓了,他和礼部的想法有点像,并入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是名义上并入,实际上和木邦府、勐养府一样共管,慢慢改土归流,慢慢王化。

再有两百年,基本也就消化干净了。

“让老挝并入大明,算是朕的功绩之一了,日后也有话对列祖列宗说。”朱翊钧看着堪舆图摇头说道:“赢一下也无妨,就是拿个宣称。”

朱翊钧做出了最终的决策,并老挝入明,为大明万民提供一点情绪价值。

在实际行政上,老挝府和木邦府、勐养府一样,名义上是郡县之地,但实际上,还是三宣六慰的基本统治框架,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羁縻。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其实也是老挝要的,他们受夹板气,缅贼不高兴了揍他们,安南人高兴了也揍他们,甚至连倭寇都跑去让他们朝贡,受这么多气,不如直接投明,老挝要的是安全,要的是安定。”

“大明有巨大利益在老挝,精绝盐矿,大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见,矿场在,敌人来犯,大明肯定不能坐视不理,总归是要出力,有个名分也好。”

“陛下圣明。”王崇古俯首说道,陛下讲的很明白,就是简单赢一下,而不是真的要短时间内王化老挝。

“陛下的意思是不会像王化绥远一样,大笔投入,短时间内将其彻底王化”张居正听明白了皇帝的既要也要,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但是银子不给。

皇帝的理由很充分,无论是否并入,大明在老挝有巨大利益,无论谁去打老挝,大明都得帮忙,都要出人出力,否则精绝盐供应就会出现问题,水肥里面撒点精绝盐,庄稼长得壮。

朱翊钧点头说道:“朕就是把国帑内帑未来十年的岁入都砸进去,也王化不了东吁和老挝,索性交给黔国公府慢慢来吧。”

老挝和绥远不同,绥远是大明的腹心之地,肯定要大笔大笔的投入,甚至为了绥远地方,还要重开西域,就是为了确保大明腹地的战略安全。

“那臣没有好疑虑的地方了。”张居正立刻表示了赞同,不花钱就行。

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说道:“朕会让礼部跟刀揽胜讲明白,王化从不会一朝一夕,需要老挝人配合黔国公府,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成功,他要是不同意,维持现状也可以。”

“琉球总督府总督陈璘,上奏请求裁撤琉球总督府规制,纳入郡县。”朱翊钧说起了刚收到的另外一本奏疏。

琉球总督府和别的总督府最大的不同,就是琉球总督是水师总督首里侯陈璘通常不在琉球,所以琉球三岛,实际归松江府管理。

朱翊钧点着堪舆图说道:“朕的打算是,琉球群岛归松江府管辖,鸡笼大岛、澎湖巡检司归福建管辖。”

朱翊钧点在堪舆图上说道:“先生,松江府太小了,一个府设立一个巡抚,哪怕是它是世界的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但是依旧太小了,把琉球列岛并入松江府,松江巡抚也算是名至实归。”

“福建实在是太穷了,加上了鸡笼岛、彭湖巡检司,田亩之数,仍然算不上一个大省,也好让福建更好的协调人力前往鸡笼岛垦荒伐木。”

琉球总督府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总督府,这不是说琉球不重要,相反,因为大黑沟的存在,导致所有船只都要绕行琉球抵达松江府,让琉球变得异常重要,这就是万国海梁,尤其是在帆船时代。

从最开始,大明朝廷就打算郡县琉球,所以琉球总督府从来没有总督府建制,也没有脱离过朝廷的掌控,现在是直接加强了统治。

“朕和先生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海陆并举,但主要精力,还是着眼于海上,将南洋和绝洲彻底纳入大明的羁縻范围,才是朕应该做的事儿。”朱翊钧向来言行合一,不会跟大臣们胡说,他要做什么,为什么,每次都解释的非常清楚。

加大对南洋和绝洲的羁縻,才是朱翊钧这个皇帝的历史使命,想要真的把五间大瓦房盖好,陆上的开拓与收益,根本不够。

朱翊钧继续说道:“大铁岭卫指挥使陈大壮,又在冒险,他进入了绝洲的中心地带,沿路看过去,都是灌木戈壁,但不是沙漠,绝洲真的是个绝地吗”

“陈大壮以为不是,那里降水在十二寸以上,可比西域要好太多了,要知道西域从汉时就开始修建坎儿井,一直到今天,相比较之下,西域才是绝地。”

“绝洲的自然禀赋,要比西域强太多了,最少也有一千万顷的草场可以用于畜牧。”

观星舰严重低估了绝洲的自然禀赋,诚然,和爪哇的良田沃野相比,绝洲是差了点,但其实也是可耕种的土地,长期进行开发,收益比重开西域要大很多很多。

“陛下圣明。”张居正就是拉着皇帝,不让皇帝对老挝,不计成本的进行王化,这对万历维新中的大明,可不是什么英明的决策。

万历维新的收益,用在丁亥学制和吏举法之上,才是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大明皇帝的圣旨很快就送到了礼部,少卿俞良史传达了圣意。

“陛下圣旨说的非常明白,老挝作为老挝府,归云南布三司直接管理,大明朝廷可以接纳老挝,但地位等同于木邦府和勐养府。”俞良史又详细的解释了下陛下的意思,朝廷不会为了王化老挝过多的投入。

“臣叩谢天恩!”刀揽胜大喜过望,连续拜了三次,才美滋滋的收起了圣旨。

俞良史再次强调道:“额,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

“已经很好了,大明朝廷天高水长,但是黔国公府就在我们眼前,只有老挝并入大明,老挝有事,黔国公府才方便出面直接干预,已经很好了。”刀揽胜颇为欣喜的说道。

老挝求援大明五次,大明一次也没有出兵,是因为没有正当的理由,师出无名,黔国公府就是想帮忙,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好了,只要大明承认老挝是大明的领土,那日后安南和东吁就不敢欺负老挝人了。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不像有的野狗,跑来跑去,都不知道主人是谁。

东吁就是那种野狗,对着大明狂吠,被大明摁着头打了四年,而且还要接着打下去,莽应里连死都没法死,莽应里的脑袋不属于他自己,属于大明,大明让他死,他才能死。

“东吁缅贼欺负我们最是厉害,杀我男丁,抢我妇孺老幼,夺我都城,烧我王宫,大明王师狠狠的训诫了东吁,为我们报仇,理所应当,我们该归顺大明。”刀揽胜解释了下为何勐主们,都认可加入大明,因为在老挝人看来,大明帮他们报了他们永远无法报的血仇。

俞良史又想起了万宗伯的蛮夷认爹学,在万宗伯看来,蛮夷必须要给自己找个爹,才能心安理得,对于老挝而言,挑来挑去,大明的确是个好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