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3 章 血战鸡鸣寺(1/2)
秋霜染红了鸡鸣山的枫叶,朱元璋按着腰间的青冥刀,在陡峭的山道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二十年戎马生涯在他眉间刻下三道刀痕般的皱纹,此刻被月光映得发亮。山巅古寺的钟声穿透浓雾,惊起寒鸦数点。
"施主留步。"
十八尊铜像突然在石阶尽头睁开双目。月光流过这些武僧古铜色的肌肤,竟发出金铁相击的铮鸣。为首的武僧手持齐眉棍,棍头垂落的铜环在夜风中纹丝不动——这是少林十八铜人阵的"定风波"式。
朱元璋解下披风,露出内衬的软甲。甲片碰撞声惊碎了山间雾气:"大师可知,这寺中藏着的武库图,能救十万将士性命?"
回答他的是十八根铜棍破空的尖啸。棍影交织成网,罩住九级石阶。朱元璋不退反进,青冥刀贴着最左侧铜棍逆势上撩,刀锋与铜棍摩擦迸溅的火星照亮了武僧惊愕的面容——这招"逆水行舟"原是战场上破盾阵的杀招。
铜棍阵型突变,棍头铜环突然脱链飞射。朱元璋旋身跃起,刀光化作青虹,将三枚铜环劈成六瓣。碎铜嵌入古柏,树身渗出琥珀色的汁液。第二波铜环袭来时,他已踩着武僧肩头翻过阵去,背后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两个铜人被自己的锁链缠住了双腿。
达摩洞前的石坪上,七十二盏长明灯突然同时熄灭。朱元璋握刀的手微微发颤,方才破阵时被铜棍扫中的左肩传来灼痛。黑暗中响起木鱼声,每一声都敲在他心跳的间隙。
"将军以杀止杀,可曾算过要流多少血?"苍老的声音从洞窟深处传来,带着梵钟般的回响。朱元璋认得这是住持空明大师的"狮子吼"。
"大师以慈悲度人,可能度化城外饿殍?"朱元璋刀尖垂地,血珠顺着血槽滴落,在青石板上绽开红梅。他忽然挥刀斩向虚空,刀气掀起的风压竟让最近的三盏油灯重新燃起——灯火映出洞壁上密密麻麻的《金刚经》石刻。
千佛崖的断壁上,慧觉禅师的白眉在夜风中飘动。他手中的玄铁禅杖插在岩缝里,杖头九环叮咚作响。崖下云海翻涌,三百尊北魏石刻佛像在月光中若隐若现,仿佛诸天神佛都在俯瞰这场对决。
"朱施主的刀,饮过多少亡魂?"慧觉枯瘦的手指拂过禅杖,暗青色的杖身突然泛起血色纹路——这是少林的"降魔杖法"起手式。
"大师的杖,又超度过多少执念?"朱元璋横刀当胸,刀身映出崖边孤松。松针上的夜露突然簌簌而落,在他周身形成细密的水帘。这是武当"听雨剑法"化入刀术的奇招。
禅杖破空时带起的罡风,将最近的三尊石佛头颅齐齐削断。朱元璋闪身避过,青冥刀贴着杖身滑斩,刀锋与玄铁摩擦发出刺耳尖啸。两人错身瞬间,慧觉突然变招,杖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写一段关于朱元璋和鸡鸣寺武僧打斗的场景,正文大概五千字左右。首先,我得看看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里有没有相关的信息。搜索结果里提到朱元璋在寺庙题诗,后来登基后因为诗被抹去而震怒,小和尚机智应答的故事。里面提到了不惹庵,但用户问的是鸡鸣寺,可能需要结合这两个寺庙的信息进行创作。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与鸡鸣寺武僧的交锋虽未见正史详述,但结合其早年戎马生涯与佛门渊源,可尝试以文学笔法重构这段传奇故事。以下是基于您提供的洪武三年的金陵城尚弥漫着未散的硝烟,褪下铁甲的朱元璋着一袭靛蓝布衣,独行至鸡鸣寺山门前。暮色中的古刹飞檐挑着残阳,恰如他腰间未出鞘的墨玉剑挑着半世征伐。三日前密探来报,这座南朝古寺暗藏前元余孽,此刻耳畔忽闻梵钟裂空,惊起满山宿鸟扑棱棱掠过碑林,倒像是万千箭矢破风之声。
"施主留步。"浑厚嗓音自山门阴影处传来,八名持棍武僧如铜浇铁铸般分立石阶。为首者眉间朱砂如血,正是住持座下首徒慧明。朱元璋眯眼打量那枣木棍端包铁处隐现暗红——分明是多年浸染人血的铁证。他握紧剑柄的瞬间,忽记起鄱阳湖血战前夕在不惹庵题诗的光景,彼时也是这般佛门清净地藏着刀光剑影。
慧明一招"韦陀献杵"直取中宫,枣木棍竟抖出七重虚影,恰似当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时的遮天箭雨。朱元璋侧身闪过,墨玉剑鞘顺势拍向对方曲池穴,却见武僧旋身变招"金刚伏魔",棍风扫落檐角铜铃,叮当声里裹着杀机。余下七僧结阵成八卦方位,棍网密得连秋雨都难渗入半分。
"好个降魔阵!"朱元璋长笑震落银杏叶,剑出如龙吟九霄。这柄随他斩张士诚、破扩廓帖木儿的利器,此刻却在佛门棍阵里首次尝到滞涩。慧明棍法中暗含枪戟路数,必是沙场老兵所授,更印证了元廷残党藏匿寺中的猜想。墨玉剑与枣木棍相击迸出火星,照亮武僧脖颈处黥着的蒙文刺青。
缠斗中忽闻经阁传来苍老梵唱,朱元璋心头剧震——这分明是当年渡江战役时,敌将蛮子海牙自焚前的《往生咒》。剑势陡然暴烈,一式"破阵子"挑飞三根枣木棍,却见慧明弃棍合掌,袈裟鼓荡如血莲绽放,正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大摔碑手"。朱元璋以剑作笔凌空疾书,竟将昔日题在"不惹庵"墙上的诗句化作剑招:"杀尽江南百万兵"如怒涛拍岸,"腰间宝剑血犹腥"似惊雷裂空。
佛龛前香烛忽明忽暗,映着壁上飞天衣带飘摇,恍若见证着这场红尘与空门的对决。当"老僧不识英雄汉"的剑意刺破慧明袖袍时,藏经阁木门轰然洞开,百岁老住持手持当年被洗去的诗卷,纸页间毫光竟真如小和尚所言"射斗牛"...
尾如毒龙出洞直点膻中穴;朱元璋却以刀柄迎击,借力翻上七丈高的舍利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