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辽西走廊终易主(2/2)
卫之屏三叔的话还没有说完,突然一支箭不偏不倚地插入到他的脖子里,卫之屏的三叔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歪倒在地上。他的亲眷们顿时大哭一片,很多人对卫之屏大骂不已。
“我再说一遍,违抗军令者,这就是下场!”
卫之屏的言行确实震慑住了一大帮人,很多人开始纷纷后退,道路逐渐被疏通,大量的百姓眼睁睁地看着吴家人走出宁远城,在他们的内心里,却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卫之屏亲眼送走了吴家一行人,然后下令暂时关闭城门,回去向吴三汲复命,吴三汲面色复杂的看着卫之屏,喃喃地说道:
“你这又是何苦?”
“之屏但知军令,不知有它……”
“报告!”
突然一个急匆匆的传令兵,从后方来到。
“说!”
“我军侦骑看到,敌酋张鹿安已经来到了城外,明军的援军数万人也已经到了。”
吴三汲虽然仍旧面不改色,但是心中已经明白,一切都完了。
……
张鹿安并非第一次来到宁远城外,他之前支援辽西的时候,曾经对附近进行过详细的走访,刚到宁远前线,也没有责备前线的明军将领,而是下令部下赵良栋所部向北攻下了宁远城上游的兴水县堡,然后制作了大量的竹筏,上面堆积大量的引火物,再顺江放下,抵达宁远城西码头后,冒着清军的炮火,将竹筏堵在了江上石桥之下。
一面安排人将大量的火药桶放置在桥墩和洞口处,一面将大量的竹筏推到了石墩桥下,借助河流的冲击,挤在了一起。
待明军士兵撤退到南岸后,再点起了一把火,在大火和火药桶的联合作用下,宁远城西的石拱桥从中间断裂,坍塌在了河里。
明军截断了宁远城中的退路和补给路线,宁远城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死城。
张鹿安再抽调兵马,兵分三路,同时对宁远城发动猛攻,城内的清军再也支持不住,守卫下游河口钓鱼台的清将率先支持不住,向后方溃退。
清军宁远主将吴三汲见状大惊,急忙下令道:
“卫之屏,保有河口,就是保留希望,他们的大船无法靠近海岸,你快带人去南线增援。”
“嗻!”
卫之屏随即风风火火地赶往南面,在半路迎面碰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卫之屏大声地训斥道:
“卫之有,你怎么能临阵脱逃?”
“原来是大哥,你稍等一会,我有个事跟你说……”
“什么事?”
卫之屏此时明显缺少了应有的警惕,但见卫之有走近后,趁着卫之屏走神的机会,立刻将佩刀直接从卫之屏的腋下插入,卫之屏浑身疼的颤抖不已,瞪大了自己的眼睛看着卫之有,卫之有狞笑道:
“去死吧你!”
卫之有的亲兵也立刻上前,将试图反抗的卫之屏的卫兵给全部杀掉,卫之有亲手斩下了卫之屏的头颅,大吼道:
“卫之屏杀害了我的父亲,我这是替父报仇!建奴完了,想活命的,跟着我,我们今日正式割辫反正!”
众多还在盲目逃跑的清军士兵,听到了卫之有的大吼声,而停了下来,学着卫之有的样子,用佩刀将自己的小辫子给割断,然后跟着卫之有一起,反身杀进了宁远城。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城内的清军陷入巨大的慌乱之中,越来越多的清兵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危,而选择了放下武器;
城内的清军主将吴三汲是欲哭无泪,他为了自己已经逃离的家人,只好选择了挥刀自刎。
吴三汲死后,其他的清兵陆续放下了武器,向明军投降,降将卫之有被带到了张鹿安的面前,张鹿安出言勉励了一番,卫之有连忙自告奋勇地请示道:
“主子,吴三桂那个狗东西的家眷正在吴三凤和吴三辅的带领下,向西面逃窜,请允许奴才带兵追击,奴才保证一定会将他们擒拿到主子的面前。”
张鹿安却是笑着摇摇手,他的心中自有韬略,淡定地说道:
“卫将军,你既然已经投降我军,以后就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了。我们没有奴才,我是你们的大帅,你可以自称属下。另外,你太不了解吴三桂了,吴三桂是不会轻易被人用家眷能威胁了的,他是那种关键时刻,心中只会想着自己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一种人。
与其后面为人所诟病,我们不如堂堂正正的行事,索性结个善缘吧。
不过既然卫将军你自告奋勇,那就带着仇参将一起,去收复山海关以东的所有城池。”
卫之有虽然并没有完全听懂张鹿安的话,但还是按照张鹿安的命令,跟着仇有光一起去清剿辽西的清军余孽,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包括吴三桂家人在内的,至少数万人进入了山海关。
明军得以收复了整个辽西地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