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全能大画家 > 第864章 卡拉的信

第864章 卡拉的信(2/2)

目录

安娜抿住嘴。

“我说阿加莎克里斯汀或者凡尔纳的小说里,难免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痕迹。”

“你称之为一种梦呓。”顾为经说。

“是的,而我不觉得卡拉的成长阶段会有所特别的例外……”

“你们是伊莲娜家族。”年轻人的语气既像是表达迟疑的疑问句,又像是表达笃定的陈述句。

安娜只是摇了摇头。

是的。

她在心中回答。

我们是伊莲娜家族。

正是因为我们是伊莲娜家族。

伊莲娜家族就是这样超级能表面说一套,实际做另外一套的人,安娜刻薄的想到。

在板子落到自己身上以前,装成冠冕堂皇的模样是很容易的。

老伯爵和艺术家朋友们在沙龙里举杯痛饮,称呼他们为自己的挚友,说艺术就是我们家族的生命。

自己女儿跑去当个画家,气的差点直接抽过去了。

下一代伯爵在俱乐部里对黑人彬彬有礼,慷慨的给予小费,却在家里私下跟朋友说——我这不可是歧视黑人,只是身为天主教徒应该遵从上帝的旨意,既然上帝给予了大家不同的肤色,那最好还是要‘保持距离’。他要是知道,自己的亲孙子后来被阿道夫亲自命令盖世太保提溜去毛特豪森集中营“雅间”一位去了,大概会对自己的言辞有新的看法。

荒谬的历史滑稽戏总是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反反复复的重演。

……

伊莲娜家族总是能把话说的特别漂亮,长袖擅舞,只拿好处,却片叶不沾身。自从三十年战争以后,伊莲娜家族就逐渐从帝国军队体系中抽身了。

到了卡拉的祖父因为在1858年法奥战争里和居莱元帅以及之后刚刚继位的约瑟夫皇帝闹翻,只得从宫廷政治的核心层里抽身离开,转过身研究投资修里昂到列支顿士登的铁路去了,家族的重心全面转向商业投资。

老伯爵的那套从不离身的军官制服更像是顺应当时欧洲贵族们的时尚风潮的spy套装。

他的皇家近卫骑兵团上校军衔和贵族院席位一样,都更像是一种礼节性的荣誉身份。

奥匈帝国本来就政治格局极为复杂,战略只在欧洲中心,没啥殖民地,他们家海外利益的更涉及很少,当然可以漂亮话不要钱似的狂往外说,表现的温情脉脉的模样。

对他们来说,反正永远都是些远在天边的事情,他们只要在庄园里自己热爱艺术就好了。

卡拉前十几年的人生就是一个千金小姐,不是特别标准的贵族千金。

终归大差不差。

伊莲娜小姐没有信心,只因为“伊莲娜”这个姓氏,就让她变得生而高贵且与众不同。

“她踏上的火车的那一刻,可能就是想要去看看那些报纸上所描述的欧洲帝国的海外领土是什么模样的。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冒险,她有充足的年金,还有携带手枪的仆人,所以……为什么不呢”

“她完全有可能也跟福格先生一样,拿着巴黎报纸上刊登着的列车时刻表计划着旅程,把这当成了哥伦布式的冒险。我有提到么卡拉其实很喜欢读那些传统的骑士小说。也许她能抵达终点,也许才走到一半,因为战争,因为铁路事故,甚至只是因为她失去了兴趣,就选择转身折返。”

“你又说,这不是一次猎奇冒险,这是一场博弈。”

顾为经说道。

“我认为这样心态的改变,出现在了旅程的过程之中。也就是,她想看到了什么,和她真正的看到了什么之间的差别——”

从卡拉冯伊莲娜女爵阁下,到卡拉之间的差别。

安娜对自己说道。

她从箱子里拿出一样东西——

厚重的档案盒。

主持人把它们放在茶几之上,发出极有分量感的“噗”的一声,让顾为经想到了阿旺从桌子上跳到床上的响动。

“你说掌握了越多的文献资料,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便也会变得越发深刻。”

安娜打开档案盒。

“因为保存方面的考虑,我今天带来的所有书信和电报,都是影印版本的复印件。”

“今天是7月11日,我在前往日内瓦的火车上写下的这封书信,我将由那里直奔伊斯坦布尔(计划的旅程表我会附录在信后),同行的还有……”

“请不要责备我的贴身女仆欧根妮小姐,她已经快要急疯了,她在车厢外的走廊上团团乱转,我劝了她,但没用,她也劝了我,超过20遍,当然也没用。”

安娜读道。

“我知道欧根妮小姐一定会在日内瓦给家里偷偷拍电报,这是她的职责,我稍有伤心,但不会为难她。”

“我也知道你会大发雷霆。但我不在乎,就像你想让我和鲍威尔先生的订婚的时候,从来也不在乎我会不会大发雷霆一样。”

“——永远是您的女儿,卡拉冯伊莲娜(虽然我不希望如此)。”

伊莲娜小姐读完这封信,然后说道。

“这是卡拉在日内瓦的车站,寄给家人的第一封信。”

——

“8月2日,在经历了断断续续的铁路里程之后,我终于来到了伊斯坦布尔,比我预计的晚了五天,我赶不上下一班火车了,也不好说,这里的火车才刚刚开通三年,由法国人运营的列车,从未准时过,欧也妮……”

“我还不敢相信,此刻在我的心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君士坦尼耶(后两处名字分别由拉丁语和希腊语写成),我梦中的城市……我在城墙边,看着远方遥远的海湾,想想着当年喷吐着希腊火的战船是怎么样在海面上熊熊燃烧着的。我小时候听叔叔讲过,曾祖父做为使节和奥斯曼的王公交往的故事,神秘的土耳其苏丹,从来不在人前露面,躲在墙壁之后听着臣子们谈话,时不时命令宫人传递密令……儿时觉得这简直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发生的故事一样……”

“9月13日……这是我写下的第五封信,或许是第六封,但我不知道你能否收到,也不知道你们何时能收到,或许等到了大马士格,我可以直接拍电报试试——沃尔夫,我的弟弟,这句话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但因为不清楚你有没有收到我之前的信,我再一次说一遍——这里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不知道是更好的那种,还是更坏的那种。它既不是理查德伯顿小说里的那种,也不是《一千零一页》里的那种……”

目录
返回顶部